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晓玫午餐”反衬大学之病
昨天的《华西都市报》报道说,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有一个全校皆知的“晓玫午餐”,到现在已有大约700个同学被张晓玫老师约请吃午饭,张老师用这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在学习、生活方面关心学生。刚开始有的学生感觉不习惯,也不了解张老师,不肯赴宴,后来变成主动要张老师请吃饭。与张老师谈心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读了这个报道,很自然联想到近来各地又有大中学生跳楼。如果这些同学吃过“晓玫午餐”,身陷困境时,有一位像张老师那样的人,平时就关心他或她,有烦恼可以向她倾诉、求助,或许事情就不会走到那一步。像这样关注学生内心、精神成长的老师,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所以才有那么多精神荒芜、性情残暴的孩子!学生的精神荒芜,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的贫瘠造成的。那么,目前的教育生态是不是有利于张晓玫这样的老师生存发展呢?
张晓玫看到研究生们忙忙碌碌,努力得不是地方,很替他们着急。所以想出了请吃午餐的办法,她把学生的名字排上号,依次约他们吃中午饭。与张老师相比,教完自己的课就走人,跟学生没有更多交流的教师,可能还算是尽到最基本的责任的,有的研究生导师却是把学生当无偿劳动力来使用的。如果一个学校这样的风气很盛,这样做的老师很多,张晓玫就成了另类。
张晓玫2008年起到该校任教、带研究生,除了上课,她很少能见到自己的学生。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如中小学密切,这在别人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张老师却要改变它。适应、顺从环境,还是坚持自我,拒绝被环境改造?张老师就是在这里与顺从的大多数区别了开来。
张晓玫对记者说,每周5天的工作时间,她有三四天都是在陪学生吃饭,如果按照一个学期15周的工作时间算的话,6年下来差不多吃了700多顿饭。每星期有三到四天和学生交流,6年下来,这个时间可以写多少篇论文!张晓玫不参加职称评定吗?按规定,职称晋升,论文才是“硬杠子”,与学生谈心、交流,是无法算成绩的,谁知道你有没有跟学生谈心?于是,现实中就变成这样:跟学生谈心,即使对学生帮助很大,也不承认你的工作量。
学校的职责是培养人,这样的制度设计,符合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吗?现实中,似乎没有人对此负责。钱理群对一些大学非常失望,他在说过“一些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后,又补上一句: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教师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钱老读到关于“晓玫午餐”的报道,一定非常欣慰。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西南财经 “晓玫午餐” 大学之病


特朗普政府公布首份完整预算报告
庆祝戛纳电影节70周年
阿达诺姆当选世卫组织新任总干事
芭蕾汇演迎“六一”
英国首相谴责曼彻斯特恐袭案
欧盟机构降半旗哀悼英国曼彻斯特爆炸遇难者
多彩的切尔西花展
英国曼彻斯特一体育场发生爆炸造成19人死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