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今天,还有谁在乎关于光棍节的传说
若干年后,当人们虔诚地抚摸鼠标,为双11剁手大战做最后的准备时,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这个节日的前身是为单身男女发明的?
光棍节诞生还没有多少年,但起源已经众说纷纭了。让我想起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里,遍布整个银河系的人类竟然全部忘了地球在哪里。念及此,我心中的文艺小人忍不住念叨:走得太远,果然会忘记出发的地方。
有一个关于光棍节的传说是:有个叫木光昆的男子,生日是11月11日,经历了一段凄惨的爱情,他的故事在校园里流传开来,他的生日也被定为“光棍节”。我认为上述传说极不可信,木光昆这个堪比赵日天、叶良辰的名字出卖了它。不过“光棍节”起源于大学校园当无可疑。
只有大学生才有大把经济成本为零的时间可供挥霍,而文化素来都是有闲者创造出来的。用11·11象形光棍是个绝妙的主意,第一个想到的人绝对是天才,而且多半是个男的。只有大学校园里的光棍才有闲情想起给自己发明一个节日,出了校园他们就要在家人的威逼下到处相亲了。不管怎样,双11的发明者没有像后来的商家一样注册商标,这是一个人的损失,却成就了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把飞机卖到全世界的不是莱特兄弟,把电脑摆上每个桌面的不是艾兰·图灵,同样,把双11发展成全国性节日的,不是睡在上铺或下铺的那位兄弟。在此,我愿以四根油条和一颗鸡蛋祭奠那个伟大的灵魂,这两样食物据说是传统光棍节的标准供品。
佚名的大学生发明了光棍节,从此双11成为一道不可忽视的亚文化风景。90年代之后的每一代大学生,都接受这一文化的洗礼。然后商家接过了双11的大旗,将方向做了彻底的改变,光棍节渐渐淡去,购物狂欢节迅速崛起。“买买买”的大众呼声已然压倒“要不要表白”的忐忑内心戏。换句话说,是消费冲动战胜了青春期的荷尔蒙冲动,是商业活动,在加速塑造我们的文明。
双11是我国近几十年来罕见的一个成功的人造节日。可是原教旨主义者一定会惋惜它走上了不可原谅的修正主义道路。光棍节演变成“败家娘们剁手节”,事后看来不免觉得讽刺,多少光棍盼着有个人来败自己的家?
配置了晚会的双11俨然有超越春晚的气势,不过双11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民性节日,只有购物远远不够。在我们为它发掘新的内涵之时,不如先留心一下其“光棍节”的属性有没有丢失,给这个原本属于光棍们的节日增添些许人情温度。
□西坡(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光棍节传说 双11 网络购物


西藏迎来“萨嘎达瓦”节
斯里兰卡暴雨成灾至少19人死亡
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
佳士得全球精选拍品展亮相香港
美泉宫夏夜音乐会
利马“小丑日”庆祝活动
北约将加入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
北约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