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过于看重分数是教育观念“失重”
近日,在河南鹤壁,一个13岁女孩疑因学习成绩差被亲妈打死,送到医院前就没有了呼吸。警方表示,女孩的父亲经常在外打工,女孩妈妈专职在家带孩子,目前女孩妈妈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大河报》11月16日)
这则新闻令人既叹惋又愤慨,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没有错,但采用如此方法棒打亲生女,显然丧失了教育的理性。前几日,在河南南阳市也发生了一起悲剧:南阳十三中九年级某班学生小涛(化名),因心脏骤停突然晕倒在早自习的课堂上,待急救车赶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其父亲深深忏悔,表示孩子作业压力大,每天睡眠少,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的压力也大。尽管事后父母痛心疾首,公众批判多多,但放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哪怕是我们抱着最美好的善良愿望,这样的悲剧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例。对我们来说,既要正视悲剧产生的原因,也要汲取教训杜绝悲剧再现,还教育一份理性。
教育的内在价值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但是在“不能输在起跑线”观念的裹挟下,不少教育者和家长化身为“虎妈”、“狼爸”,用世俗的功利目标绑架孩子和教育。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这样的教育理念虽是金玉良言,但有多少家长能真心认同并接纳呢?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孩子的成长教育更应循序渐进。法国教育家卢梭告诫人们,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甚至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犹如马拉松选手需要合理分配体能那样,个体的成长也需要有张有弛,需要绚丽多姿的色彩,绝不需要只由学习成绩涂抹的外表。人生的成功不是考试上的满分,而是要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台湾作家刘继荣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们的孩子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那么,我们的家长有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勇气呢?这不仅考验着教育之道,更考量着家长的智慧。很多家长都在潜意识中拥有无法消除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希望子女成为大人物,有大成就。但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任何期待都是把子女当作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家长已经患上了关怀强迫症。可以想象,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太累了”的呼声能被认真倾听吗?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通常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上学真累”却成了孩子最无助却又最真实的感受。当家长和教师视分数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时,把考试的失败等同于孩子个体的失败时,这些悲剧的发生就不那么意外了。培优班、琴棋书画等艺术特长班和到处蔓延的早教班、亲子班、胎教班,都折射着家长教育的盲目和盲从。在驱之不散的教育焦虑下,有多少家长敢声称愿意让自家的孩子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呢?
悲剧的发生,不能单单归咎于某个家庭、某些家长,全社会都应有所反思。只有进行教育价值观的纠偏,让我们的家长有教育和引导孩子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减少意外的发生。(朱四倍)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看重分数 教育失重


浙江千岛湖再现“巨网捕鱼” 万鱼起跃
金砖国家媒体首次举办联合摄影展
500千伏川渝输电大通道全线贯通
伊朗发生两起枪击案致1死10伤
德乌帕当选尼泊尔新总理
古巴纪念华人抵古170周年
巴黎举办无人机节
与你在一起:德地标建筑投映上英国国旗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