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新起点
当地时间12月12日19时30分,巴黎布尔热会展中心沸腾起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
尽管这个协定并不完美,但这不影响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历史会记住这一天”。协定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协定共29条,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不少人还记得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功亏一篑。正是那次失败,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和缔约方有了深刻反思的机会。归纳起来,巴黎大会成功有3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东道国出力。从2012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申办此次大会到今年11月30日会议开幕,3年多时间里,奥朗德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全球各地展开穿梭外交,尤其是最近一年时间里,法国领导人言必谈“气候变化”。
其次是工作方法有力。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人们意识到,“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摊派行不通。因此,巴黎大会采用“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允许各方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美两国2014年率先宣布减排目标后,已有187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此外,为了提高效率,便于达成共识,具体谈判事宜由部长级官员承担,协议文本篇幅也一压再压。
第三是主要国家给力。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关注。巴黎大会,则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做了很好的诠释。
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首次公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2015年9月访美期间,习奥共同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12月11日,巴黎大会闭幕前一天,正是谈判最胶着的时候,习奥通电话,重申了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取得成功的决心。
巴黎大会,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一次重大实践。
11月30日,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挑战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今年9月宣布设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等。
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已占全球的52%。
巴黎大会期间,中国的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被其他国家的谈判代表关注。对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按照“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产生雾霾的污染物会减少42%到45%。应对气侯变化,也有利于解决空气污染。
习近平在巴黎大会上指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作者为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