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人工麝香研制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题:寻无麝之香 挽濒危传奇——人工麝香研制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胡浩
“有麝自然香”。麝香,一种传奇的珍稀药材,在433种中成药中广泛应用,却险些随着麝的濒危而面临消失。8日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课题面对天然麝资源骤减殃及国药的困境,寻找到了“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生产的人工麝香是什么?其如何能代替天然麝香?这项开始于40年前的“绝密”课题有何独特之处?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保护资源:少猎杀900万头雄麝
“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杀麝取香的传统方式,我国雄麝仅存5万余头,属濒危状态。每头雄麝可取香10克,即使全部捕杀仅产麝香0.5吨。”课题组第一完成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于德泉院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麝香的年需求量超过15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百姓用药需求满足不了,动物资源无法保护,这样下去不行!”于德泉回忆说,为此,1975年,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山东济南中药厂和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参加的课题组,要解决麝香代用品问题,以“绝密”项目开展人工麝香研制。
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研究。最难得的是原料:仅有的1公斤天然麝香。要用这1公斤天然麝香完成对其化学成分、有效物质、药理作用、配方原则等全面分析研究,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于德泉说:“我们结合化学实验和动物实验一起做。70年代设备也不先进,量又特别少,我们必须精打细算,用微量方法做研究。”
尽管原料短缺、设备有限,在课题组的合力攻关下,新成果不断涌现:发现天然麝香中关键药效物质—抗炎多肽蛋白质类成分,确定天然麝香中各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及比例;制备了多种来源的样品,进行跟踪筛选,发现并研制出天然麝香中关键药效物质的替代品-芳活素,合成了重要原料麝香酮、海可素……
课题组还设计出独特的人工麝香配制处方,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经临床证实了人工麝香的可替代性,终于在1993年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
“要知道,人工麝香的成功研制和推广使用,相当于少猎杀900万头雄麝。”课题组完成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庾石山说。
传承瑰宝:在国宝级中成药中替代率达99%
在《神农本草经》中,麝香被列为上品,在古书《医学入门》《名医别录》以及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中也均有记载。其具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等诸多功效,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且麝香的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在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这种传奇的药物——一种棕黑色粉末状的物质。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几乎看不出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的差别。
除了外观相似,经临床研究表明,人工麝香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基本相同,临床药效确切,可与天然麝香等同使用。
除了影视剧中常被夸张化的活血通络之用,麝香还有开窍醒神、消肿止痛等功效。据统计,麝香配伍的中成药处方占《全国中成药处方集》11%以上。其中,不乏急救良药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散等国宝级中成药。
于德泉告诉记者,人工麝香自1994年上市以来,已在全国760家企业应用。目前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替代率达99%以上。
“天然麝香每公斤50万元左右,价高量少,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人工麝香每公斤不到6万元,据估算,至少能降低药价30%-50%。”庾石山说,目前,人工麝香累计销售超过90吨,年用药病患者超1亿人次,不仅满足了群众用药需求,还保证了国宝级中成药品种的传承。
创新科研:产学研一体助力传统医药现代化
“人工麝香的广泛应用,既离不开前期的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后期的产业化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建东说。
在庾石山看来,人工麝香项目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始终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在研制的阶段,已考虑生产使用;而在投入市场后,仍不忘进一步的研究提高,在研究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完善、提高质量和标准。
“这是历时40年,三代科技工作者跨部门、多行业,联合协同攻关的成果。这样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庾石山说,通过创新建立人工麝香产业化核心技术及生产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制订首个人工麝香国家标准,实现人工麝香规模化生产,通过对每批产品的每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操作、实时监测,人工麝香才能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麝香并不是唯一告急的名贵中药材,熊胆、虎骨和部分植物药材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也同样需要人工替代品。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认为,人工麝香项目的成功,为以科技手段助力传统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成功之路。
“人工麝香是传统医药科学化、创新化、国际化发展的典范。”曹雪涛说,在人工麝香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医学科学发展在如何形成合力,运用优势资源破解重大关键性难题上,有了更多经验和动力。(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人工麝香研制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