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
从世代居住在山沟里到受益于搬迁造福工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这是赤溪村畲族柚农钟而钊的获得感;从全家挤在一条渔船上到搬上岸住新房,做海产品加工致富,这是溪邳村连家船民林友华的获得感;从靠种田砍柴艰难度日到大搞水蜜桃经济、发展美丽乡村游,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这是虎头村村民主任吴树灿的获得感……
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效,正是在一座座脱贫村庄、一个个脱贫群众的获得感中得以集中体现。纵观“宁德模式”带来的启示,聆听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如何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成为摆在各级党政部门面前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的精神,又要有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
在宁德地区工作过的习近平曾指出,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1984年6月,人民日报头版上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群众贫困状况的来信,拉开了全国性扶贫攻坚工作的序幕。30多年的扶贫实践提醒我们,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寄希望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脱离实际,是好大喜功的政绩心理作祟。只有实事求是地笃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拿出敢为总体成功牺牲的“滴水穿石”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向前走。
我们也要看到,按照我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持续30多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已渐具备由量变到质变的基础,进入啃硬骨头的精准决战阶段。“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认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时刻敦促我们紧抓战略机遇期,把扶贫攻坚工作推向新的起点。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靠让弱鸟“丰满羽翼”的发展路子、政策机制,又要靠奋战扶贫一线的“核心力量”。
习近平在《弱鸟何以先飞》中谈到,“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从连江船民上岸、边远贫困村整村搬迁,到大念“山海田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宁德扶贫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发展路子。加之各种务实的政策设计、高效的机制配套,一条体制活、产业优、百姓福、生态美的脱贫路径被生动演绎。
在扶贫过程中,广大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这股“核心力量”,在推动政策科学落地、带动群众精准脱贫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群众面对驻村第一书记,发出“他走了,我们怎么办”的感叹,这背后是对干部的信任信赖,也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不少普通青年由个人脱贫到带头致富,成长为村干,有的连任多届支部书记、村民主任,颇受群众认可。越是干群关系和谐稳定的地方,越是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的村庄,扶贫工作越是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着力于当下“扶志”、“扶智”,又要立足长远,彻底摆脱物质贫困、精神贫瘠。
同时,精准扶贫要立足长远,除了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人员重点定向扶持等;还要解决部分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足的现象,注重对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涵养与引导。脱贫不仅要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让群众腰包切实鼓起来;更要摆脱精神上的贫瘠,让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的2016年新年贺词犹在耳边回响。面向2020的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让我们踏实精准扶贫的节奏,带领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精准扶贫 群众获得感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