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理性看待台湾“二合一”选举
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台湾地区民意代表两项选举尘埃落定。对于此次“二合一”选举结果,此前岛内外许多机构和人士都作了种种分析预测,现在看来,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众声喧哗之际,到底该如何理性看待这次“二合一”选举?此次选举结果将对两岸关系产生何种影响?笔者不揣谫陋,试说一二。
先来分析一下原因。在笔者看来,无外乎如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国民党执政近8年,经济欲振乏力、民生乏善可陈,一些公共政策出台因不周延而朝令夕改,一些必要的改革又因为顾忌太多而首鼠两端。其次是国民党“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内部争议不断,外部缺乏奥援,让广大支持者为之心寒。第三是民进党见缝插针,党同伐异,纠集各种势力,不断炮制议题,成功地给国民党执政当局贴上“无能”、“贪腐”的标签。第四选举规律起作用了,国民党在台上已快8年,一些台湾民众已经“审美疲劳”,认为该“换人做看看”。
对于台湾这次选举的结果,不少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不免有些疑惑,也有几分忧虑,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阻且长”。这些疑惑和忧虑都可以理解。这次选举结果,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复杂心态。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民众的这种复杂心态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在长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首先,自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20多年来,两岸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离状态,主权和治权真正归于统一的时间不过短短4年,而且这4年也正是国民党统治最腐败、最黑暗的4年。经历不同历史遭遇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台湾民众,在思想情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广大大陆同胞有着不小的差异,对一些攸关国家、民族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看法也不一。第二、“台独”分裂势力的“去中国化”,造成严重的认同危机。台湾教科书“去中国化”始于李登辉,陈水扁在台上时承续了李的衣钵,为了遂行其“台独”分裂图谋,不惜把台湾年青一代当作政治祭品。就拿高中历史教科书来说,“台湾史”被从“中国史”中抽离出来,“中国史”俨然成了“外国史”。而所谓的“台湾史”则声称台湾是无主之岛,400年前被葡萄牙商船发现。台湾教科书的刻意扭曲,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岛内青少年对国家、民族、文化认同错乱,以至于在很多年轻人的认知里,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两岸没有关系。2008年以来,马英九执政当局试图“拨乱反正”,但因岛内“台独”分裂势力蓄意阻挠而原地踏步。第三、大陆崛起,台湾走衰,两岸综合实力此消彼长,让一些台湾民众产生了失落感、焦虑感和危机感。曾几何时,台湾还是亚洲四小龙之首,弹丸之地的GDP一度是整个大陆的三分之一。如今台湾早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末,其GDP只有大陆的二十分之一。面对日益强大的大陆,少数台湾民众生怕失去政治、经济的自主权,更惧怕两岸统一。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的政治接触走到了最高层级;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得到巩固;两岸制度化协商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关系空前紧密;两岸的社会联系空前密切。但是8年和平发展的时间毕竟短暂,还不足以化解台湾民众的“千千心结”。此次选举结果让大家看到,政党政治将是台湾岛内的新常态。此次选举结果也再次告诉我们,这8年来,一方面大陆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抗拒心理成为台湾社会的普遍心理,这是从和平发展到和平统一的必然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不因两岸关系可能遇到的困难而减损我们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志。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用精卫填海的毅力填平心壑,用春风化雨的善意化解心结。
回首前尘,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大陆已牢牢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潮流。不管岛内如何风云变幻,台湾任何政治势力都难以抗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展望未来,大陆将坚决维护“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同时将高度警惕并坚决反对任何“台独”分裂和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诚如中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所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我们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台湾“二合一”选举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