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信“公函”信真相,医疗纠纷才有解
1月11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因为先后三份官方声明的出现,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并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秩序;至16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声明的程序合理性,并表示相信法律会给纠纷双方一个交代。(1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在“公文”介入之前,此事的“真相”其实并不复杂。一是,院方对于死者死因的医学解释,是否足够客观;二是,家属在与院方的沟通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北医三院正常医疗秩序”的现象,又是否牵涉到“职业医闹”。对于前者,既然双方无法达成共识,那么,请示第三方调查机构或主管部门进行专业调查,答案应该不难得出;至于第二方面,医院监控以及警方出警记录,也应该能够予以说明。
中科院要表达对员工利益的关切,其出发点并非不可以理解,但通过发公函的方式,则或有“介入过深”之嫌,其“言外之意”很容易被放大;而中国医师协会在无第三方调查结果公布前,就发布声明力挺院方,并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公函的程序合理性,同样也可以说是“用力过猛”。于是这种外力“干预”下,原本家属与院方之间的纠纷,则导向了中科院对中国医师协会甚至“科学家”对“医生”的站队角力。而医疗纠纷焦点的如此转移和模糊化,无疑不利于真正问题的解决。
抛却死者的高知身份,单纯从医疗的角度,这原本不过是一件并不特殊的医疗事件。然而,事件却因为各方机构的介入而“升级”,着实令人遗憾。作为专业机构或协会,理应表现出更多的理性和专业力量,让各方达成更有效的沟通,力促事件真相的水落石出,而不是指望通过“扳手腕”角力来获得某种想要的局面。而彼此互发公文的姿态,显然超越了单纯的真相之争,由此带来的院方与家属之外的微妙力量对比,反而令事件导向复杂化。
更为重要的是,在真相未明之前,一个机构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来表达对于一起医疗纠纷事件的“态度”,在现实语境下,难免给人以一种“高级医闹”和“靠实力说话”的观感。它击中的正是普通围观者心中对于医疗纠纷处置中的“公平”之块垒。事实上,作为“高知”机构与知名医院,在医疗纠纷发生后,不是找第三方机构来仲裁、调解,而都是由各自的“背景”来出面表达“态度”、立场,实在发人深省。要知道,早在2011年5月,北京市就成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位高知产妇之死,最终上升到两个机构之间,甚至是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一次站队事件,这无论如何都是耐人寻味的,它或呈现的是一种“升级版”的医闹形态。而这次事件中突兀的“公函”,或只是一道象征,它代表了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的一种超越真相的“扭曲力”,这种扭曲力,在普通人那里,或许可能表现为找“职业医闹”,在“有身份者”那里,可能表现为找关系、拼背景,在院方那里可能是“不怕闹”。而要迎来医疗纠纷的良性处置,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恐怕都必须要走出“公函”的迷途,代之真正让真相、事实说话。具体在这起事件中,事情到了这一步,也不再只是纯粹的死者家属与院方之间的“私人”纠纷,除了医疗上和沟通过程中的“真相”需要厘清,中科院理化所的红头文件是否符合程序,中国医师协会的公文和立场又是否足够恰当,都应该有一个公正的说法。(朱昌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北医三院 高知孕妇死亡事件


京昆高速客车撞向隧道口 致36人死亡
葡萄牙中部遭遇严重森林火灾 火势肆虐
飞行员高空拍摄雷暴 震撼景象如大片
马耳他举行持续焰火表演 庆祝传统节日
世界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活猪诞生
联合国呼吁世界保护土著民权益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