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北京两会专题报道 2016北京两会专题报道
【独家】霍建新委员:借冬奥之东风 北京应多建公益性冰场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修菁)在1月24日北京市政协全会小组讨论中,研究赛事与场馆管理方面的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给出的建议是:未雨绸缪,将冬奥会场馆规划前期选址与百姓受益结合起来,通过两种途径,既不让场馆成为后冬奥政府的一个包袱,又最终使百姓受益。
图片来自网络
本周,北京进入30年来最冷的寒日,但极寒天气并没有阻挡住北京百姓拥抱冰雪的热情。在周日的什刹海、颐和园冰场上,到处是或一家或情侣嗨翻天的欢乐景象。但同时,局促的玩乐空间也暴露了目前北京公益性冰场人满为患的现实。如何满足百姓冬日健身休闲的需求?如何保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的要求呢?
霍建新给出的第一种途径建议是,利用现有闲置场馆,安装制冰系统,改造成为专业冰场。“如果把一个一般规模的综合体育馆改造为冰场,据估算,一套国产制冰系统的投入大约为4000万元。这种改建冰场相对简便易行。”
另一种途径,霍建新认为应该立足专业体育院校建设冰上场馆,这样既可以为培养冰上运动项目的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又可以为更多高校发展冰上运动提供活动空间和平台。同时,这些场馆也可以作为青少年参与冰上运动的公益性场馆。
据统计,目前北京有7家室内冰上训练场地,另外还有一些具备开辟冰场条件的室外场地,如什刹海、北海、陶然亭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但这些仅能作为群众休闲之用,难以成为专业的训练场地。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霍建新 北京市两会 政协委员 公益性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