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站在风口 “互联网+医疗”能飞多高?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江耘)近年来“互联网+”东风劲吹,互联网医疗产业被视为互联网行业“大蛋糕”,也开始频繁进入大众视野。
浙江的“互联网+医疗”产业也在迎风茁长:2015年底浙江省互联网医院获批成立;2016年2月28日,树兰医疗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树兰会诊-iMDT”正式启用,40多位院士、1000多名专家“触网”在线;2016年3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联姻乌镇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疗”
“我觉得这个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就像胶卷变成数码。”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对于互联网持乐观态度。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也认为,医疗行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
目前,“互联网+医疗”大势所趋,也得到国家顶层支持。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认为,相对于传统医疗模式,即各家医院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特点,互联网医院的诞生一定会催生形式多样的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的医联体,也必定产生新的支付方式和药品、诊疗支持方式。从排队窗口到手机屏幕,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但怎么继续走得更好更远,依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新课题。
“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持续改革现有的医疗体制,完善现行医院、医疗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和药品保障体系。”葛明华建议。
网络挂号、在线付费、院内导航……来自医疗界的代表们均认为,目前“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一些矛盾。
“两者并没有像其它行业一样,进入一种整合信息的状态。”陈海啸认为,现在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并没有找到行业的痛点,主要是两者的思维模式没有真正融合。
同时,代表们也坦言,医疗行业比较特殊,互联网企业不能只从利益出发,更多需要在融合中增加人文性和专业性。
陈海啸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理想模式应该是类似“高铁模式”——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模式:每前进一公分、一米,它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统地把路(互联网)、车(医院)、人(患者)、司(医生),都纳入一体化考虑。(完)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两会 陈海啸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