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我呼吁每个委员跳出专业看国家”

教育界委员抢话筒建言绿色发展理念

2016年03月09日 23:44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修菁)“从政府预算报告看到2016年环保预算支出降低22.7%,这样不合理。根据国际经验,水污染治理至少需要50年,土壤污染治理至少需要80年。政府工作报告说‘确保钱花在刀刃上’,这显然没把环保工作视为刀刃。希望预算作出说明,为什么把环保这部分预算减掉。”

3月9日上午教育界41组小组讨论中,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汪苹接过话筒,一下跳出前几位委员围绕教育领域建言的发言惯路,谈起了绿色发展的话题。

“我觉得作为委员,我们有时应跳出专业,为国家的一些事情呼吁。”

汪苹这一番有些激动的发言,让几位刚才还在低头的委员抬起头看着她。

“我来说一下吧。我参加了今年杭州G20峰会空气污染预案和污染源管控方案制定工作。通过参加这次工作,我感觉政府治理环境污染还是有把握的。”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教授樊建人打开话筒说道。

樊建人说,工作组在制定方案时,拿到的资料中缺一份长三角地区污染源的源清单。工作组问从哪可以拿到,环保局就提供了这样一份清单。“我们一看,哪个厂每月的排放情况都清清楚楚写在里面。所以,想要天更蓝,政府很清楚怎么可以做到。”

“我插一句。能不能别一提‘让天蓝’,办法就是关厂子?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发展经济。能不能帮助这些企业继续运行下去,还让天蓝?”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忍不住问道。

“中国现在最大的污染源不是发电的煤,而是散煤。因为燃烧不充分,造成很大污染。现在的办法就是,要让其在燃烧中脱硫、脱硝、除尘。”樊建人给以解答。

“那政府能不能设置一个门槛:你愿意继续生产,就要环排符合标准,否则就不能生产?”马德秀又问道。

“那就会投入大于产出。所以,即使强制这些散煤企业上马减排设备,他们也做不到每天主动开机运行。”

听了樊建人的解答,马德秀摇摇头:“不瞒你们说,我每次来北京,心里就揪着,太堵啦!如何看待环境和GDP的关系?如何来看待绿色发展理念?我再给你们讲一个今年过年我坐公交车的事。上车发现都是挂着老年证的老年人,我就纳闷。一个老太太说:‘现在年轻人谁没车啊?就我们没车!’城市管理者一定要对城市发展有长远的规划。”

“我看到孙惠玲委员,总想让她发个言。我去日本看到,人家的小学校长都是三年一轮换,学生精神面貌都特别好。而且,人家的小学运动会,每个孩子一定要报两个项目。”

听到这一来一去的发言,央视的一位女记者好像要赶一场好听的故事会,一路小跑地把话筒递到马德秀面前。

“我这也不是系统发言,你们不用录。”

“我在日本留过学,对马委员说的这点感触很深。”没等孙惠玲发言,几次想发言的顾也力委员打开了话筒。

“国家财政是有数的,而且又面临经济下滑压力。我认为现在3%的赤字不能再高了。现在钱往哪花,开支由谁提供?昨天联组会有委员提出要用在学前教育,现在又要普及高中教育。钱到底要用在哪,怎么用?政府还是要科学调研决策。”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待顾也力发完言也开了腔。

最后的话题又落到教育。不同专业领域的委员们,半小时里协商、对话、互通不同领域的信息。他们心中装着一件事儿:为国家的绿色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两会 教育界委员 绿色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