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鄄城县把“扶贫车间”建在村里让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新华社济南3月18日电(记者叶婧)三月中旬的鲁西南,春天的脚步刚刚到来。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郑营镇西街村,今年50岁的村民牛明兰正在整理刚送来的几袋头发。
“像俺这样的,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出门打工。可现在俺在家门口的就业扶贫车间里撕撕头发就能挣钱!”牛明兰说。
牛明兰生活的变化,源于鄄城县正在全县开展的就业扶贫工作。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告诉记者,近年来鄄城县的发制品、户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普遍遭遇“用工难”;同时鄄城县发现,有80%左右的贫困人口因为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等,面临“就业难”。
根据这一“两难”情况,鄄城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村小学旧址、村集体活动场所旧址和闲置的民宅,在村里设置就业扶贫点,并把就业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我们发制品加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度很难招到工人。自从扶贫车间建到村里之后,我们企业用工不再难了,群众收入也上去了,‘两难’变成‘双赢’了。”鄄城县新达发制品厂总经理张金书说。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山东农村贫困人口仍有300万左右,其中劳动年龄内的约占50%,总量较大、分布零散、脱贫任务艰巨。从致贫原因看,因病、因残致贫的占58%,因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的占21%,因缺劳动力致贫的占12%。
“贫困人口学会一门技能,往往就能脱贫致富;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往往就能全家脱贫。”在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看来,针对山东贫困人口的现状,实施就业与社会保障扶贫,对贫困人口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可以有效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上避免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如今,鄄城县已建设完成“造血”式的就业扶贫车间468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带动了4768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1630多人;超过1500人以上的自然村,正在建设第2、第3个车间。此外,作为村集体资产对外出租的就业扶贫车间,加上房顶建设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又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左右。
“现在俺一个月就能挣1000多元呢,往后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牛明兰说。(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扶贫车间 贫困人口 就近就业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