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上海静安区政协委员呼吁扶持非遗技艺传承
在“老字号”的土壤种出“工匠精神”
“传统服装行业竞争压力大,学艺的过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资待遇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学徒。即使有也很难熬过三年学徒期,无法出师。”3月31日,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马颖慧在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上海传统技艺正面临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窘境。
静安区拥有丰富的沪上“老字号”资源,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陆氏伤科疗法、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个个都是沪上“老字号”非遗技艺的典型代表。但近年来,众多沪上“老字号”品牌陷入青黄不接、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继承荒。
“此前,静安区政府相关部门就曾牵线逸夫高级职校与‘老字号’企业对接,为非遗传承人输送了一批学员,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社会反响。”有委员建议,让静安区域内众多的国家、市、区级的非遗技术、“老字号”品牌文化和历史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同时关心好区域内各级非遗传承人、中高级技师队伍,进一步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还有委员提出,去年静安区相关部门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计划》,作为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一个项目,对区内非遗传承人带教学徒及学徒本人进行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和鼓励非遗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也产生了激励效果。建议区相关部门将这种做法予以固化并提升,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专项政策,为静安未来非遗技艺的传承工作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委员们认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际上,“老字号”的土壤最适宜“工匠精神”的茁壮而出。委员们呼吁,以每年6月份的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唤起对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视,让“工匠精神”为“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增添亮点。(杨光 记者 顾意亮)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上海静安区政协 上海静安区政协委员 非遗技艺传承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