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曝光闯红灯者大头像,突破法律边界
4月15日晚9时,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认证官方微信“黄浦公安”开设“曝光台”栏目,以照片配文的形式,曝光了12名闯红灯的行人,其中包括4名“组团”闯红灯的外国人。据澎湃新闻报道,这是自3月24日上海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以来首次以这样的方式集中曝光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4月17日《羊城晚报》)
行人闯红灯,不仅影响城市环境和秩序,导致城市城市文明形象丢分,而且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超过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有八成是由于行人或非机动车违章造成的。上海市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老大难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显示其治理交通违法行为的决心,初衷无可厚非。
客观地讲,对行人闯红灯,在媒体公开曝光其违法行为和正面大头像,这样的重典整治,对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会有一定的遏制效果。但是,不管怎样的重典整治,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不能逾越法律边界。治理行人闯红灯,不能闯法律的“红灯”。
从法律层面看,对公民的一般违法行为在经济处罚以后,又在媒体曝光其清晰照片,违背了法律处罚“一事不二罚”的原则。属于重复处罚,颇有处罚扩大化之嫌。公民在外的违法行为属于个人隐私,就是对刑事犯罪嫌疑人,法律也会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利。何况,闯红灯是一般违法行为,又怎能随意闹得满城风雨?通过媒体曝光闯红灯者的交通违法行为与放大了的正面大头像,固然具有威慑效果,但是也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此外,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信号灯、马路护栏形同虚设,管理者也应该检视交通设计的合理性。比如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信号、人行天桥、斑马线、地下通道设置不科学,行人、非机动车等候时间过长、绕道太远等等。而且,行人违章的问题并非一天两天形成的。有关部门为何不早日整治,实现长效管理?何况,大张旗鼓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典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就一定管用吗?在笔者看来,行人违章影响交通畅通安全,应该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解决。重典整治并非长久之计。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政府科学规划城市交通,需要完善管理机制,需要每一名市民道德自觉,需要交通秩序管理成为制度常态,而不是“一曝十寒”。
政府重典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曝光闯红灯者清晰照片是一种“运动式行政”。不可否认,有关部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动用舆论宣传造势,对行人闯红灯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在一段时期内整治效果或许会“立竿见影”。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闯红灯的问题由来已久,让行人循规蹈矩、严格自律,不是一次集中整治能一蹴而就的。有关部门不能寄希望于“运动式执法”、重典整治,就一劳永逸。因为整治风暴过后,行人交通违章问题还可能故态复萌。
因此,上海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曝光闯红灯者正面清晰照片,重典整治行人违章,固然显示出整治交通秩序的决心,但从法理角度讲,值得商榷。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开辟法律化、制度化的管理路径,使交通秩序管理成为工作常态。从校园入手,持之以恒抓好养成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不闯红灯”的交通习惯。这才是破解交通违法难题的正解。(叶祝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黄浦公安 闯红灯者 曝光


中东艺术家联展亮相香港苏富比
鲁南高铁箱梁架设全面展开
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开幕
长春迎首场降雪 大熊猫雪地撒欢
第13届中美电影节在洛杉矶开幕
港澳首签CEPA强强联合 共乘大湾区发展东风
土耳其庆祝共和国成立94周年
葡萄牙议会否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