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你的鱼沾着他的泪”的奴役与交易
2016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最受瞩目的公共服务奖授予美联社对于东南亚奴役劳工的系列报道。这组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写出来的报道,揭开了泰国海洋水产品捕捞行业广泛存在了几十年的罪恶行径,解救了2000多名被囚禁、被虐待奴役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非法移民,让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开始考虑立法。
作为新闻界的奥斯卡,普利策奖在新闻业的分量毋庸置疑。但是,普通读者今年之所以也这么关注,可能是因为获奖报道就发生在东南亚,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我们曾经有过“黑砖窑”之类的案例,对那些被奴役的劳工更有清晰的痛感。很多人为美国记者点赞,也有很多人挖苦国内记者,这样的对比其实不尽公允,个中缘由咱们应该懂;单是能够放手让记者一年只做一组报道的媒体,国内已经很少了。
一位30岁被解救的奴工对记者说:“美国人和欧洲人,请你们在吃这些鱼的时候记得我们。在海面之下有我们累积如山的尸骨……堆积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岛屿,就是这么多。”我们日常吃的每一条鱼、每一只虾,都可能沾染着这个故事的主角们的血和泪——这无疑是这组报道最勾人的部分。无辜者的被奴役劳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这样“无缝对接”了。
我猜,国内读者看完报道,仍然不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有个叫“奴役足迹”的网站,有个专门的测试,就叫“有多少奴隶在为你服务”。很多人以为答案毫无疑问是个大写的“零”,测试结果却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比如,你喜爱的电子产品、运动套装,甚至日常饮食,都可能隐含着不能见光的黑暗奴役:超过20万儿童被迫在印度北方邦的地毯工厂工作;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捕虾业使用包身工,这些工人每天要剥40斤虾……
你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并不意味你没有“奴役”他们。这就是“你吃的鱼沾着另一个人的血和泪”背后的逻辑,这个逻辑很可怕,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间接参与了奴役。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约2090万人被强制劳动,其中90%在私营部门。这次被记者曝光并且解救的东南亚失去人身自由的渔民,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更多的被奴役者仍然需要被解救,但是解救之道何在?
公益组织热衷于说服企业承诺产品生产全线远离奴役,同时要求消费者不购买可疑产品,这些都是很热心的行动,值得敬佩;但是说实话,效果近似于零。小到一支铅笔,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都无法说得清,企业又怎么可能识别是否全线远离奴役,消费者要想识别那就更难了。类似的理由,我们倒是常见于别有用心的贸易制裁,但说实话,就像因为失业而迁怒于机器很不理智,因为奴役劳工的存在而“歧视”某些企业或产品,既不靠谱也不公平。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苦口婆心地警戒世人:“通往地狱之路,常由善意铺设……如果人类放弃自由主义的精神,想凭着良好的意愿,自以为是地去计划、设计社会,必将把人类引向深渊。”我相信,自由的市场交易要比人为的偏见歧视,更有助于缓解被奴役劳工的困境。将交易打上奴役的原罪标签,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现代社会的奴役,更大程度源自贫困,“不吃鱼”之类运动,只会让更多原本未受奴役的人,跟着陷入被事实上奴役的境遇。(舒圣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东南亚 奴役劳工 血汗海鲜


《孔子的智慧》文化展在越南开幕
中国邮政发行《记者节》纪念邮票
北京天安门前悬挂中美两国国旗
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规模达520只
英国举行国际蛋糕展 栩栩如生
文莱举行焰火表演庆祝苏丹哈桑纳尔登基50周年
比利时举办儿童音乐节
环球科考船“向阳红01”获取南大西洋海底生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