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刘文奎谈善款:不是花的越快越好,而是花的越有效越好
2016年4月20日,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雅安地震三周年救灾信息发布会暨《慈善法》时代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发布了《三年重建与改变·中国扶贫基金会雅安地震救援及重建报告》。
时值雅安芦山地震三周年之日,基金会雅安地震近20亿善款使用情况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16年4月20日,根据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基金会中心网基于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统计,全国共有357家基金会参与雅安地震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累计募集款物19.06亿元。三年来累计支出款物15.89亿元,占总募集额的83%。剩余善款将继续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刘文奎秘书长在《三年重建与改变·雅安地震救援及重建报告》中详细说明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善款使用情况及项目实际进度:截至2016年4月15日,雅安芦山地震中国扶贫基金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合计30328.59万元,项目累计支出总额22495.62万元,占捐赠总收入的74.17%。通过实施包括紧急救援、爱心助学、基础设施恢复、生计发展、卫生医疗、小微信贷等各类项目,帮助地震灾区百姓及致贫和返贫的弱势群体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丽新家园;待支出款物7832.97万元,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继续以“需求为本,有效重建”为宗旨,投入社区综合发展类项目、教育类项目、卫生健康类项目、灾害管理类项目等四大类灾后重建工作。
会上,有嘉宾和媒体提出疑问:357家基金会善款的支出率各不相同,有的支出率100%,有的支出率不到60%,为什么善款的使用效率相差较大?而这也是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的疑问。
针对这个问题,刘文奎秘书长给出了生动详细的解答,他说:300多家基金会,基本情况是筹钱越多的花的越慢。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共筹集3亿善款,涉及十几个大项目几百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的性质和周期都不相同。紧急救援项目执行期一般在三个月即可完成;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上一年左右完成,竣工验收后交付给学校,我们就完成了援建任务,即可向社会公布项目结束。但涉及到长远规划的社区生计发展类项目,项目实施时间就相对比较长,比如说美丽乡村项目,我们从选址、规划、帮助村民盖房子、建立村民合作社、民宿内部装修等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我们本以为能够在三年后结束项目,但是村民他们说不行,房子是建好了,也装修好了,但客人没来,村民们不知道找谁来住,还是没有稳定收入。最后发现我们还是走不了,所以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得继续投入资源开展项目,帮助村民运营民宿,找到致富模式。类似这样的项目,包括美丽乡村、善品公社,从2014年开始探索模式,预计至少五年都结束不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做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项目需要时间。因为筹集到大量资金,使得我们有能力和资源做长远规划,而这也是对灾区、对百姓最负责任的方式,我们认为公益机构负责任的花钱,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需要紧急救援的时候,我们就要快速地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把救灾物资发给百姓;需要支持、陪伴三年,走更远的路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灾区坚守下来,陪着百姓把房子建好,并帮助他们恢复生计,还要让他获得未来的出路。因此,虽然说更长时间的投入使得钱花得时间更长一点,但我们觉得这样的投入才有价值。
所以总的来说,善款并不是越快花完越好,而是花的越有效越好。需求为本,有效重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社会各界善款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中国扶贫基金会 善款 使用效率 雅安地震 慈善法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