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中国制造提质需防“马桶盖陷阱”
自去年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点名”后,智能马桶盖在中国声名鹊起。从街谈巷议到媒体报道,从会议论坛到政府文件,经常能看到这个词。最近,它又被写进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出,要以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
媒体在报道此计划时,大都将“智能马桶盖”这个点写进了大标题。“马桶盖+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组合,确实能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但是,在仔细研读这份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为关键词的文件之后,我反倒觉得:中国制造要通过提质行动成为“中国智造”,首先要防范的就是“马桶盖陷阱”。
我所谓的“马桶盖陷阱”,是一个未必严谨的新造概念。它指的是,在制造业提质升级过程中,盲目追逐所谓“爆款”的那种发展思路。称之为“陷阱”,是因为这种理念看似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实则可能让相关企业陷入“转型成功”的幻觉中,最终导致整个行业落入缺乏创造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窠臼。
在中国,即使是一个小作坊的老板,也应该知道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引擎。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制造业用得最娴熟的武器恰恰不是创新,而是模仿。只要有“爆款”受到消费者追捧,很快就会有劣质廉价的“同款”。这种富有投机色彩的发展模式,让一些企业赚到了钱,却让中国制造戴牢了“山寨大国”的帽子。
多年以前,中国制造业就已出现“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呼吁,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从海外购买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产品,“海淘”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给侧的中国制造与需求侧的消费者诉求之间不匹配不协调。
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中国人争买电饭锅,还是智能马桶盖受追捧,都已是日本或其他国家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的结果。如果新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依然为自己能迅速克隆“爆款”而沾沾自喜,所谓“新国货”恐怕仍不会有光明前景。毕竟,我们已经见过很多能证明“马桶盖陷阱”的案例。
因此,我更倾向于将《计划》中提及的“智能马桶盖”,当作官方文件“接地气”的一个文字细节,甚至是一个隐喻。真正值得中国制造业关注的,其实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具体要求,而这其中的每一项都以创新为核心。如果不能着眼未来,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型,恐怕依然“道阻且长”。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靠创新跳过“马桶盖陷阱”,成为趋势引领者而非跟随者,成为需求制造者而非迎合者,会让我们离质量强国更近。(汤嘉琛)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中国制造 提升质量 马桶盖陷阱 智能马桶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