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贵州“背篼干部”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
白色的瓷砖地板、独立厨房、带热水器的卫生间……这是贵州敦操乡敦操村村民梁小积的新家,占地100多平方米的3层新房里,处处散发着致富新生活的气息。
“生活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梁小积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以前,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广种薄收只能满足温饱;如今他在乡里做装修工,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挣几千元。
梁小积所在的敦操乡过去是有名的一类贫困乡,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的最南端,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不足1亩,全乡62个村民组,分散在麻山腹地中,有的村民从家门口走到乡里买点生活用品要走上七八个小时。
2012年4月1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发《贵州大山深处的“背篼干部”》,报道了敦操乡干部们不论严寒酷暑,背着几十斤重的背篼穿行在山间,为村民们送去生活用品的同时,带领村民探索脱贫致富道路的事迹。
时隔4年,记者再次走进敦操乡,发现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正在这里打响:一座座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移民搬迁房排列得井然有序,深山里,村民们开始陆续移民搬迁;新建的幼儿园让村里的娃娃有了新的乐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让交通更加方便了,随之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国家一类贫困乡,从许多人眼里的“穷山恶水”变成今天的“美丽乡村”。村民们说,这些年埋头苦干的“背篼干部”,为山村带来了大变化。
高高瘦瘦、皮肤黝黑的寇堂虎是敦操乡的人大主席,也是当地人口中的“背篼干部”。每次只要向外人谈起敦操乡的变化,寇堂虎总是两眼放光。寇 堂虎记得,4年前,进村的碎石路盘在半山腰上,路面布满了大坑和碎石,路的一侧是山体,另一侧就是峭壁,遇到险陡路段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如今,大 约三四米宽的水泥硬化路已经直接通到村里,在转弯险要处还有护栏等设施。
长期以来,敦操乡的群众依靠传统种植模式发展农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地形的先天劣势导致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给群众增收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背篼干部”们积极对接扶贫项目,准备带着乡亲们大干一场。
令寇堂虎没有想到的是,计划一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他挨家挨户地劝说大家做好扶贫项目,但几乎没有人接受他的建议。“被拒绝好多次,很泄气。”寇堂虎觉得有点委屈,“村民们思路跟不上,胆子小,宁愿受穷,也不敢‘冒险’搞产业。”
在当地农民看来,相比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种玉米是更为保险的选择,起码能保证家人的温饱。“种其他的经济作物万一卖不出去呢?”
经过几年的努力,“山门”逐渐打开的敦操乡,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村民发生从“什么项目我都不做”到主动询问“有什么项目适合我”,从以前的“推着走”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干”。
“你家粮食够不够吃?”“下次需要我帮你带点什么?”这是几年前寇堂虎背着背篼进村时和村民交流最多的话题,“当时考虑得最多的是村民如何生存的问题”。
如今,这个问题变成“你想发展什么项目?”现在,“背篼干部”们基本不用再为村民送柴米油盐,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送项目,为村民多找几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我们慢慢地放下了有形的背篼。”寇堂虎说,“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成了每一个人肩上无形的背篼,越来越重。”
如今,坐等政府“送钱、送粮、送物”的现象大大减少。看到脱贫希望的群众开始主动找政府要政策、要项目,寇堂虎很满足,“这一天等了好久”。
46岁的韦家国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去年种了10亩钩藤,同时他还在乡镇上的一家企业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他粗略算了一下,一年能有上万元的存款。
“在外面打工工资低,消费高。如果再遇到家里有个什么情况,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了几个钱。”如今,韦家国安安心心地在家门口做好乡土的“文章”。
“背篼干部”们说,2013年开始,扶贫项目一个接一个涌进敦操乡。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依据自己家的情况,或种植钩藤等经济作物,或发展养 鸡、养羊、养蜂等养殖产业。去年,全乡共种植中药材钩藤4418亩,覆盖农户1200户;新发展养蜂600箱,受益农户300户;发展绿壳蛋鸡养殖7.5 万羽。老百姓嘴里的“一种三养”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收入多了,生活也都改变了,很多村民终于换掉了黑白电视机,换回了“大彩电”。现在的敦操乡,大部分村寨已经通了公路,客运车也通到了农户的家门口。极为偏远的14个村寨全部进行扶贫搬迁。
村民的腰包鼓了,思想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好了。“背篼干部”们相信,这条精准扶贫的路子找对了。
敦操乡党委书记陈勇对全乡的整体脱贫、致富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在陈勇看来,现在村组干部的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才是敦操乡最急需的。他把目光聚焦到了从敦操乡走出的大学生,他希望,这些大学生能回乡。
2012年采访时,记者曾问“背篼干部”曾德凯:“什么力量推动着你们这么执着?”他指指山沟深处说:“那里有我们的根。”如今,陈勇盼望着那些飞出大山的“凤凰”们也能指指家乡的方向,带回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村民 敦操 背篼干部 扶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