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郝振省:深化全民阅读理论研究

2016年04月25日 11:18 | 作者:郝振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全民阅读的势头起来后,接下来要更注重内在性,这意味着不仅要继续宣传推广全民阅读事业,还要从国家战略上完善全民阅读的相关顶层设计,并且有更多切实的举措来帮助人们读书,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真正把书读进去。

郝振省近影

郝振省近影

今年,我国的全民阅读迎来了10周年。10年来,全民阅读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全民阅读的支撑。

过去,一般认为全民阅读是个软指标,而现在则快速地向硬指标转化。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纳入国家立法计划,汇集了多方面的心血,正在积极推动中。而在很多地方,比如江苏、湖北、湖南、辽宁、深圳等省市已经率先就全民阅读进行了地方人大的立法,并且有相当多的省市把书香社会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与就业、医疗、卫生等一样,阅读也成为政府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硬指标。

多年来国家和社会多方面持续有力地推动,使全民阅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逐步地扎下根来,遍地开花、精彩纷呈。我曾经在深圳参加过两次“全民读书月”,其中有一个“妈妈读书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妈妈们组织起来一起读好书、讲故事,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孩子抓起做全民阅读,工作很扎实。我跟妈妈们聊天,她们告诉我,给孩子物质上的营养很重要,但精神上的营养更重要,她们下决心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总结第一个10年,阅读逐渐深入人心,令人欣喜,令人鼓舞。而对于我们做研究工作的人来说,还应当进一步把全民阅读的理论根据说清楚,加深认识,加强理念。首先,我国是出版大国,每年有几十万种出版物,包括纸质图书、多媒体出版物等。作为阅读的对象,这些出版物不仅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更是我们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人们生活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等自然资源,离不开食物、房屋、交通工具等物质资料,同样,也离不开作为精神生活、生产资料的书籍。基于此,阅读应该和正在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营养。其次,既然书籍等出版物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料,阅读成为基本生活方式,那么国家在大力建设物质富裕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把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作为自己的职责,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加深对全民阅读理论认识,离不开科学规范的调查分析和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1.0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2014年增加0.02本;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28.39分钟;人均报纸阅读量和期刊阅读量均有所下降。从1999年开始,国民阅读调查进行了13次,积累了大量翔实的基础阅读数据,涉及阅读的方方面面。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数据,研究者可以通过细小的数据发现全民阅读某些具体问题或趋势,进而分析问题,形成阅读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规划全民阅读,制订全民阅读相关政策以及提供全民阅读相关服务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健康发展。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对农家书屋阅读情况的调查。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投入,农家书屋实现了广泛的覆盖。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农家书屋数量不断提升,但阅读率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这说明硬件设施发展后,软件还需提高,如调查农民阅读需求,加强农家书屋书目的针对性,丰富图书种类,增强引导,培养阅读习惯等。又比如,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的版权意识一年比一年加强。10多年前,很多人觉盗版没有什么不好,说明书有人看。但现在,打击盗版,增强版权保护越来越得到提倡,尤其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需要足够的版权保护意识和完善的法律保障。

通过理论研究,我们对全民阅读的发展充满期待。在全民阅读的势头起来后,接下来要更注重内在性,这意味着不仅要继续宣传推广全民阅读事业,还要从国家战略上完善全民阅读的相关顶层设计,并且有更多切实的举措来帮助人们读书,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真正把书读进去。包括出版更多优秀的读物,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等。其中,应当注意阅读的引导和书目选择,既要帮助人们潜心读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也要加强人们对科技科普出版物的阅读,增强国民综合素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郝振省 全民阅读 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