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中学生志愿小组学习手语 为爱服务聋哑学生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扶轮中学初二学生赵欣磊和他的“爱益分贝小组”的事迹在扶轮中学和天津市聋人学校“火了”:这个志愿服务小组以为聋人学校的学生提供志愿服务为目标,定期前往聋人学校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学习,为此,他们一起学起了手语。记者了解到,赵欣磊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所以他也学会了手语,和同学一起建立这个爱心小组,就是想帮助聋人学校的孩子们,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这件事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大家纷纷向他们学习,争相跟赵欣磊学习手语。
中学生学习手语(资料图片)
爱心需要顺畅交流
赵欣磊:我爸妈都是聋哑人,所以我对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需求更能理解,我就是希望以同龄人的身份和聋人学校的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聋人学校学生小章:和“爱益分贝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很开心,他们捐给我们书,还陪我们一起读书,和他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精神关爱让人温暖
网友“李笑笑”:物质帮助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精神上的关爱更让人感到温暖。
聋人学校教师付增杰:聋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也期盼外界通过读懂他们的手势进而了解他们的世界。公益小组的行动,不仅可以让聋人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注特殊群体特殊需求
市民刘冬:小小善举,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聋哑人、帮助聋哑人,学会手语的人越多,聋哑人的社会归属感越强。
扶轮中学教师赵志: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提供福利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比如要帮助聋哑人表达自我、与人沟通,关注视障人士的出行难题等。特别是医院、邮局等公共服务场所,也应该有针对性地提供特殊服务的机制,让特殊群体的生活更方便,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手语 中学生 聋哑人 学习 服务 精神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