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文创产品如何更好打开市场
这段时间以来,有关博物馆的新闻屡屡被刷头条——“跑男”跑进杭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举行了房地产发布会……博物馆等文物单位是否“商”得起再次被舆论热议。文物保护并非意味着不可开发,但是保护和开发二者要有“度”的平衡,一些文保单位往往因为越过界限被舆论诟病。此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意见,在文物保护和开发中指出了方向和操作方式。
如何让文保单位带着尊严进入市场,而不至于被蒙上过度商业化的阴影,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很好的渠道。《博物馆管理办法》中早有“鼓励博物馆研发相关文化产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专业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的相关规定,好的文创产品还可以让博物馆中“高冷”的藏品更接“地气”,既实现其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据报道,2015年上半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销售额突破7亿元人民币,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9家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2015年文创产品销售额总计9700万元,平均每馆1100万元。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公众并不排斥文创产品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说,文创产品“盘活”了文保单位的资源,拉近了公众与文保单位的距离,加深了公众对文物的文化认同感。只是,相对于国外文保单位而言,我们文创产品开发的意识起步比较晚。境外一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0%,门票收入只占约30%,而中国的博物馆中即使做得比较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的比例也只有约10%。对此,此次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意见,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文创产品的开发不能只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文创产品应该成为“日用品”,而不单单是观赏的“摆件”。文创产品未必需要原样复制一件文物,更多是选择文物中某个突出的特点,比如造型、图案、结构、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等,加以发挥和深化,用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上面。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人群。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发的领带、T恤系列等文创产品销售情况就不错。一些地方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很注重实用性,如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清代岭南著名画家居廉的《南瓜花图》,被用在了鼠标垫上。
文创产品已步入亲民时代,文保单位又如何搭上文创产品的快车?文创产品如何进一步打开大众市场?这些问题只能用实践回答。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文创产品 市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