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最不该纵容“网语倒灌”的是纸媒
◎在过去,民间社会的粗话、脏话通常不会出现在书面表达之中;但近些年,随着网络词汇爆炸式出现,越来越多的低俗网语改头换面后竟成了媒体新宠
◎纸媒应该成为健康的语言生态的推动者,在哪些网络语言应该吸纳、哪些应该放弃的问题上,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标准
过分追求所谓的“接地气”,正在令部分传统媒体“城门失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报告显示,文娱、体育、生活类资讯已成传统媒体引用低俗网络语言的重灾区,“屌丝”“蛋疼”“撕逼”等难登大雅之堂的网语已频繁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媒体甚至直接用“高逼格”“逗比”等词为报纸版面命名。
有一个必须澄清的误区是,使用某些网络上常见的表达,并不能够拉近报纸与年轻读者的距离,或让自己显得比较“与时俱进”。从客观效果来说,纸媒纵容低俗网络语言“倒灌”,不啻一种“自杀”行为。它不仅无助于传统媒体应对危机,反而会冲击媒体的专业规范,降低自身格调,让更多受众远离媒体。
低俗网络用语大肆“入侵”传统媒体,还有可能产生消极的社会教化效果,让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用语更加泛滥。在是否要接纳某些网络用语的问题上,主流媒体尤其要警醒。如果把关不严,轻易地让那些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的词语“登堂入室”,容易被过度解读,让很多人误以为某些低俗网语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
另一个必须澄清的误区是,如今一些媒体吸收网络用语的做法,并不是“语言创新”,而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文化倒退。在过去,民间社会的粗话、脏话通常不会出现在书面表达之中;但近些年,随着网络词汇爆炸式出现,越来越多的低俗网语改头换面后竟成了媒体新宠。将以前那些不文明的词换成看似没那么刺眼的“尼玛”“逗比”,或简写为某些字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能视为语言创新。
中国的汉语文化,确实一直在丰富和发展。比如,“觉悟”“刹那”等词语就是从梵文佛经中引入的,而“幽默”“引擎”等则是由英语音译而来。但不难看出,主流社会对这些“舶来词”是有所选择的,只有一部分经过改造之后能够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才会逐渐成为常用表达。如今一些媒体为那些格调不高的网络用语“开绿灯”,或是随意创造一些新词,实质上是降低了汉语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我们并不是对网络文化有成见,更不是主张所谓的“语言纯洁化”,而是认为媒体对于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的接纳,应该有所选择。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汉语每年产生约1000个新词。其中有不少新词,都逐渐被人们接受了。但是,那些以情绪发泄为目的、以恶意中伤为手段、以粗鄙低俗为“个性”表达的低俗粗俗性词语,不应该在印刷媒体上任其泛滥,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
在对待网络语言方面,纸媒可以向作为语言规范标杆的《现代汉语词典》学习。在近些年的改版中,《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雷人”“宅”“山寨”“草根”等网络热词的同时,也拒绝了“剩男”“剩女”等具有歧义或歧视色彩的词汇和一些流行但庸俗化的网络词汇。纸媒应该成为健康的语言生态的推动者,在哪些网络语言应该吸纳、哪些应该放弃的问题上,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标准。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王君超所说,追求用语亲民无可厚非,适时更新、灵活运用一些新鲜生动、符合大众口味的网络词汇也未尝不可,但低俗网语不可碰、粗俗之风不可长。虽然网络文化本身有一定的“自净”机制,但对于那些污染社会人文环境、违背公序良俗的低俗语言,媒体从业者要慎之又慎,要肩负起应有的把关责任。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网络用语 传统媒体 低俗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美加州南部突发林火
西成高铁今日开通 动车组列车整装待发
五光十色夜未央 缤彩纷呈灯光节
直击中俄反恐特战精英直升机索降现场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 缅怀先人祭奠亡灵
印尼阿贡火山持续喷发 火山灰覆盖地面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