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控烟先要掐灭公民吸烟意愿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无烟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比5年前增加1500万,已高达3.16亿。这表明中国控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国家在全社会提倡戒烟多年,烟民总体数量却是有增无减。“越控越多”的尴尬现实不得不让人深思。事实上,吸烟有害健康,人所共知。为何大家甘愿被毒害而不自觉戒烟?这里面不否认有资深烟民摆脱不了多年烟瘾困扰之因素,但每年日渐增加的新烟民是如何产生的,却值得深究。
笔者以为,控烟效果不佳应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老观念作祟。在各地,家里来了客人,上烟上茶招待似乎已成定律。出门找人办事,敬烟是社交中经常做的事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在骨子里认为,吸烟是个正常现象。即使你不抽烟,有人抽烟时你也不好意思制止,有人让烟时你也可能会因礼貌收下。在这种社会意识下,要想彻底掐灭吸烟意识,还需有关部门从文化层面上加强灌输,从孩子抓起,通过逐步改变社会观念来扭转吸烟意识。
二是高利税作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烟草业的产量和销售量逐年保持稳步发展,利税屡创新高,作为一些地方的纳税大户,控烟对某些地方财税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要想控烟,首先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从压缩和限制烟草业发展着手,切断烟草供应源头,提高公民吸烟成本,让一些烟民自觉地改变抽烟习惯。
三是缺少法规依据。从北京市控烟条例实施一周年成果看,效果显而易见。由此可见,有了条例自然会让人有所畏惧。然而从各地禁烟现实看,多数地方只是出台规定或条例,缺乏刚性约束,再加上各执法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少,对控烟执法案件的处置持谨慎态度,导致公共场合控烟只能靠道德呼吁,再加上普遍缺乏公共场所经营业主和市民的举报配合,以致在许多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已沦为一纸“空文”。
正本需清源,控烟也需从源头抓起,对以上问题逐个击破。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烟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出台关于烟草的强制性法规;其次,要将“禁烟令”纳入法律范畴,各地要加大控烟社会氛围的营造,加大对公共场所抽烟行为的教育劝导和惩戒力度;三要加大控烟执法队伍建设,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禁烟的积极性。只要全社会能普遍达成共识,才有可能掐灭吞云吐雾者的烟头。
编辑:曾珂
关键词:控烟 掐灭公民吸烟意愿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