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给孩子报17个班的“急妈”更需要培训
这种方法是工业化的,其前提是将孩子作为一个没有感觉和知觉的物体,作为一个满足大人虚荣心的工具。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关于孩子的心理,以及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曾花费12万元为孩子报了17个培优班的武汉“着急妈妈”,最近又着急了。3年前,徐女士的“着急式”培优,让5岁的儿子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眼中了不起的“神童”:他提前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知识。然而,升入小学后,儿子的成绩却不断下滑,变得“中不溜”。徐女士失落又着急:“耗费这么多心血,真的白搭了?”
几年来,徐女士的行为,一直被媒体和教育研究者们提及。作为“虎妈”的升级版“急妈”,她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刚刚接触到知识的年幼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让他知道所谓学习,不过是把昨天不懂不会的东西,今天学会学懂而已;学习也是认识身边世界的一个方法和手段而已,这应该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但徐女士粗暴而着急地违反了这个过程,用一种近乎杀威棒的方法,将“学习”变成一件繁琐疲累、令人生厌甚至可怕的事情。她的出发点,不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方法,而是以压迫的方式,将孩子挤压成一个速成展品,以短期内的所谓神奇表现,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心。这种方法是工业化的,其前提是将孩子作为一个没有感觉和知觉的物体,作为一个满足大人虚荣心的工具。这是很多年轻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他们忽视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的自我意志和意识的培养。这种方法,轻则将孩子变成一个自我意志薄弱的人,严重一些的,将把孩子的个性完全抹煞。这种看似以“爱”为出发点,以“控制”为方法的强制教育,很难培养出心智健全,自我行为能力正常的孩子。某些让家长觉得“为一件小事”就跳楼或轻生的难以理喻的孩子,大致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教育自有教育的规律。但一段时期以来,某些从事“教育产业”的人,将“不输在起跑线上”作为恫吓家长的口号,让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病急乱投医地拼命想让孩子成为“抢跑”人生的那个人。这种状况,与教育资源的失衡,某些“好学校”采用近乎严酷甚至变态的择生模式,也有直接关系。一些学校,至今还在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奥数题和比赛排名录取学生,将素质教育片面矮化为考级和培训。这样的结果,是在上游端制造水紧鱼跳的氛围,让家长认为“别人的孩子在学,不学就吃亏”,在这种心态下,付出巨大的财力和心力,还逼坏了孩子,这是一个“多输”的局面。
作为一个极端个例,徐女士的行为太过于超常了一些。但她是众多焦虑家长的代表,真正需要学习和培训的,其实是他们。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关于孩子的心理,以及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还有与孩子相处的基本技巧和规则。遗憾的是,现实中针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又似乎太少了一点,在很多人看来,花钱培养大人,也是很荒唐、不划算的事情。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孩子 17培训班 教育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