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期待“博物馆奇妙夜”变成“平常夜”
据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特别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这是南京博物院“建院80多年来第一次夜间‘不打烊’,对公众开放到晚上9点”,“天黑之后5000多人夜游南博”,夜游美照刷屏微信朋友圈;上海35家博物馆也为参观者打造了“美妙的夜晚”。笔者以为,此情此境,反映的是公众对文化夜市与日俱增的需求。
文化宵夜,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渴望,而城市文化底蕴越深厚,这种需求往往越炽热。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为例,说到“夜宵文化”,许多人会想到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折射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缩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结构变化、民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城市夜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少人已经不满足于游船、逛夜市、买廉价小商品、吃状元豆五香蛋等。
不同人群对文化生活的选择各有不同,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甚至工作日与双休日、白天与夜晚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由此,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呈现多样性。打造“美妙的文化夜晚”就是一个顺应民众文化期望的“供给创意”。
博物馆是重要的“城市文化客厅”,是获取历史文化知识的宝库。但长期以来,“高处不胜寒”的博物馆和公众的知识淘宝热常常不能充分对接。白天市民或是上班,或是上学,很少有时间走进博物馆,等到晚上有空了,博物馆又闭馆了,更多的人只能被博物馆的高墙挡在门外,或许只能在夜晚与之隔栏相望。如今,“博物院建院80多年来”夜晚第一次开放,人流如织,受到广泛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个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即便有高耸的大楼、宽阔的马路,也是一个“寡味”的城市。另一方面,即便有再多的文化场馆,如果不对公众开放,或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段以合适的方式向公众呈现,也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在这方面,不少国家的博物馆夜间开放早就常态化,巴黎卢浮宫每周三和每周五会延迟至晚上9点45分闭馆,大英博物馆每周五会延长开放至晚上8点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周五周六开放至晚上9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博物馆的每件藏品都是人类发展的文化符号,绘制了贯穿古今的文明脉络。有文化学者说“‘藏着的中国’在博物馆”。如是,更要让“博物馆里的中国”走进公众。从这一点看,每个人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是一次“神奇的文化呼吸”。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有2000多个博物馆分布在各省区市,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都修建了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艺术馆、陈列馆。如何让这些场馆不打烊,由“奇妙夜”变成“平常夜”,绽放文化的“夜来香”,我们有更多的期待。(完颜平)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京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