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拒绝天上馅饼的经济理性人人该有
6月5日,瑞士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每月向每名成年公民发放25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6万元),向每位未成年人每月发放625瑞郎。如果公投获得通过,瑞士将成为全球首个给全民发无条件基本工资的“超级福利国家”。结果,有超过76%的投票者对这项夺人眼球的提案说“不”。(6月6日新华网)
听说人家每月能够免费领取1.6万元人民币,你表示羡慕嫉妒恨了吗?在我们周遭,香港、澳门时常也会传来发钱的消息,不过大多是一次性的。瑞士是一个人口才八百多万的小国,是典型的高收入、高福利、高消费国家。拿我们的人民币收入去瑞士消费,会感觉贵得肉疼;即便当地人挣的是瑞郎,一顿饭人均20瑞郎,相比6500瑞郎的税前平均收入,也不便宜。
正因为如此,每月2500瑞郎的收入对当地人来说并不是一笔大钱,就像对北上广的人们来说,每月2500人民币不是大钱一样。但在我们的意识里,发钱总是好事啊,为什么不要呢?你完全可以一边拿着政府发的2500瑞郎,一边再去工作啊,那不相当于直接加薪2500瑞郎吗?
暂且不说背后的公平与效率,单说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因为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总体大概只有两个方法,一是直接或间接地加税,二是开动印钞厂多印钞票。因为政府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他要表演空手出牌的魔术,当然需要“道具”。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纳税人税负必然增加,每个参加工作的纳税人,除了要养自己的家人,还得出钱养不工作的懒汉。通货膨胀在所难免,物价更加高企,看似到手的钱变多,实际购买力却不一定更好。人们的创富激情会减退,人性中的懒惰天性得到“激励”,甚至不再愿意学习一技之长,没有找工作的动力。对企业来说,劳动力的供需关系被人为改变,劳动成本因此更高,加之税负必然增加,逐利的资本为何要留下?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是一个常识而已,但是,当违背常识的馅饼被包装成“糖衣炮弹”,我们却容易迷失理性。这是人性的弱点,因为我们太过依赖直觉与感性,却不愿走入事件深处去理性地思考。四年前,瑞士选民以66.5%的比例否决了工会提出的每年6周带薪休假的福利提案。反对者认为增加假期并不会减少工作压力,反而会增加工作成本,影响瑞士经济。
换作我们,会否觉得不可思议?要是有人胆敢反对,会否被唾沫淹死?经济学家对劳动合同法提出质疑,不就被骂个狗血淋头吗?当然,你可以说人家是拒绝“锦上添花”,我们吁求的是“雪中送炭”,但背后的经济思维并无二致。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良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客观的事实。相反,无视客观事实,良好愿望或者道德苛责,往往会走向可怕的反面。
举例而言,我们总是希望两全其美,其实,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天上掉馅饼”。比如我们强调要去产能,却又不让出现工人下岗;比如我们要求降低社保费率,却又声称不会降低参保待遇……自相矛盾的背后,只会扭曲政策的落实。瑞士要发钱,也完全可以宣称,不会造成通胀,不会养懒汉,不会减损企业竞争力,不会提高税负——可是,这真的可能吗?(舒圣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天上馅饼 经济理性 瑞士 福里 发钱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