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喜欢跑步锻炼? 马拉松不是人人都能跑!

虽然马拉松进入中国已有多年,但是马拉松比赛出现伤害事件已不是第一次,2006年,香港马拉松赛近5000人受伤;200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大学生猝死;回顾2014年,在苏州、昆明、张家口、台湾、珠海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都有参赛选手猝死事件发生。马拉松比赛本是为了健康奔跑,但频频发生意外让我们为参赛者的健康揪心,如何跑马拉松不会受伤呢?
“马拉松是一项能够激励斗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运动,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它对运动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存在一定风险,人们需要量力而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副教授汪军表示。
马拉松不是人人能跑。“马拉松的运动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对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并非人人都能跑马拉松。”汪军表示。马拉松作为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赛事组委会明确列出了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宜参赛: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糖过高过低的人、正在感冒的人群、孕妇等,此外,长时间不运动的人也不建议参加。据汪军介绍,参赛者身体应该健康,赛前有长期的长跑锻炼经历或者参加过半程比赛距离的人可以参加。汪军强调,即使是十分健康的人参加马拉松比赛也可能发生意外,如果参赛者对运动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易发生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赛前做好3项准备。马拉松看似只是42公里的体能较量,但在参赛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体能准备。进行全身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参赛,如果打算参加马拉松比赛,至少要在赛前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适应性训练,先从2公里、5公里、10公里开始,像举重一样,一点一点往上加量,每天坚持2~3个小时的持续跑动。如果在平时运动时间上达不到马拉松的标准,即使参赛也很难坚持下来。其次,调整饮食。平时的饮食搭配要合理,适当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最后,睡眠充足。参赛前不要熬夜,每天保证8~9小时的睡眠,过于疲劳会导致跑步时晕厥等意外。如果比赛前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或疼痛要检查清楚,否则不宜参加。
赛中出现不适应适时中止或退出。跑步时应该穿宽松透气的运动衣,开跑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拉伸腿部肌肉,扭动脚踝,活动一下腰椎和颈椎,适当慢跑一小段。对于运动中经常发生的拉伤、抽筋等状况,应当按照急性损伤处理原则,采取冰敷、加压、包扎制动等紧急措施。如果出现运动性腹痛,参赛者可以慢慢降低跑步的速度和强度,按照“每三步一呼一吸”的节奏调整呼吸,进行深呼吸也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沿途跑步路过服务站,一定要补充水分,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喝下100~200毫升的水。参赛者跑动中要密切监视自己的身体状态,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胸前区疼痛、大汗淋漓、极度疲劳时,一定要适时中止或退出,且不可勉强。
赛后多走动。到达终点后,参赛者不要马上坐下来,可以慢跑几分钟或走动一下,慢慢将自己的体温降下来,拍打腿部肌肉。通常跑后10~20分钟血压心跳就会恢复正常,如果超过30分钟,就要留意。如果感觉到明显的不舒服,应当及时就医。
近年来,马拉松已成为普通群众中的时髦运动,朋友圈晒成绩,明星微博晒证书,真人秀活动对运动健身的追捧,“跑步”似乎变了味儿。汪军强调,运动切忌攀比,不要为了运动成绩勉强自己的身体,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他进一步建议,赛事组委会需在赛前对参赛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排查,了解参赛者的基本身体状况,对不适合参赛的人及时劝导。做好充足的赛事饮水、医疗、食物的保障工作,建立一个“赛前指导———赛中应对———赛后处理”的完善的指导机制。
编辑:赵彦
关键词:马拉松 不是人人都能跑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