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虚拟现实到底是什么?不懂怎么写这篇作文

图来自网络
(浙江卷·VR技术)
新科技风刮进作文里,无疑是今年高考的一大亮点,浙江高考作文以“虚拟现实”为题,将对新技术的思考融入人才选拔里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答好这一题不仅需要孩子们对新科技不陌生,更需要他们去反思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VR是什么?简单来说,VR不只是利用了人的视觉,它把计算机处理出来的数据转化成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再以适当方式直接输送到人的相应的感受器官,使人感受到计算机“需要”或“希望”他感受到的情景。自然、人和人的精神活动产品都是客观实在,而虚拟现实挑战了这一传统哲学范畴,首次将三个世界的产物通过技术化手段实现了交互,这就是VR的根本性突破所在。
2016年是VR元年,各个领域都在研发新的技术。三星的Gear头盔,阿里巴巴的buy+技术,医疗直播、互动电影、游戏体验里都有它的身影。但是除了玩游戏和网络购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里真的对虚拟世界有足够了解吗?
实际上中国的大部分孩子对于科技发明以及动手性实践的内容是缺失的。这一题是站在虚拟现实已经渗透进人类社会的角度来折射人类发明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出题者的本意是让大家关注新科技反思自身,然而孩子们并没有最真实的体验,他们活在现实世界的题海中,其体验大多来自于很少能玩到的游戏,那么试卷中所出现的论据论理是不是也只是生搬硬套他们所不懂的一些道理呢?
此外,中国文学中科幻这一题材也是断层的。西方的科幻片层出不穷,其背后诸如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乔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等科幻小说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土壤。英国迷你剧《黑镜》对于描写这一作文题就给出了充分的描写:电子媒介出现的短短几十年就改变了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未来虚拟世界陷入了程式化的悲哀,人在自己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被剥夺了原有的“人”的意志。
反观中国,在《三体》之前,科幻领域多与魔幻、奇幻的界限分不清,常常以“神”来代替科技想象。在文学尚未能撑起中国人的科幻世界观之时,很难想象一道高考作文题中出现的稚嫩语句是不是有理可循,辩证清晰。
不止是昨天坐在考场上,一知半解地写下对“虚拟世界”的理解的孩子们,大部分成年人对于虚拟现实的思考都不甚充分。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孩子们此刻虽然不能完全领悟,但有一天当他们想起“我高考时的题目”时能够真正思考一下虚拟现实过度侵占了人的现实生活时,那一天人类该何去何从。
□Avril·B(影评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虚拟现实 高考 VR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