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大学生就业,让每个选择都有光彩
就业选择某种程度是真正的成人礼。每一个选择都值得尊重,每一场青春都应该闪亮。没有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就不会有绚丽多彩的美妙风景。
大学生的择业观,向来是观察社会变化的风向标。近日发布的一份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其中有些变化值得注意。根据报告,大学毕业生在国企、外企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22%、11%下降到2015届的18%、9%;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铁饭碗”和“洋饭碗”吸引力下降,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职业选择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几十年来,某个职业从“香饽饽”到“冷板凳”的变化,我们已经历过好几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趋势,同样是当下经济社会转型的缩影。正风反腐的凌厉声势,大大压减体制内的“灰色福利”;而随着“中国智造”的崛起和转型升级的加快,“洋饭碗”不如从前吃香。哪儿有梧桐树哪儿就有金凤凰,大学毕业生更多流向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正是社会活力的体现。
有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65万,较去年增长16万。虽然就业焦虑依然存在,但大学生的择业观渐渐趋于理性务实、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过去担心“天之骄子”沦为“普通劳动力”,如今“从底层做起”得到很多人认同;过去强调体面和待遇,如今更看重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过去注重旱涝保收、稳定安逸,如今信奉“奋斗的人生最美”……这些就业观念的变化,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朝气和拼劲,也让那些质疑“90后”职业能力的说法失去说服力。
人生漫漫长路,就业选择这关键一步,某种程度是真正的成人礼。有人选择“逃离北上广”,有人“留在大城市里闯一闯”,有人投身“双创”的时代浪潮,有人选择“慢就业”体验生活,每一个选择都值得尊重,每一场青春都应该闪亮。传统择业观念里的条条框框,比如将学历和就业画等号、以岗位光鲜度论成功,也早该打破和改变。以往强调“基层大有可为”“创业机遇无限”,容易陷入一种诱导性的说教误区中,还可能被听者反唇相讥一句“为何你不去”。而今天,大学生如何择业,似乎更加不需要“过来人”的说教和指导。他们对职业有自己的规划,听从内心的召唤,足以成就属于时代的骄傲。
以自身奋斗改变命运,以不懈努力追求梦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活力之源。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变化,也映照出崇尚理想、崇尚奋斗的社会心理。网络分享平台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性格是金牌,理想是王牌”“关系是泥饭碗,文凭是铁饭碗,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等励志金句,这正体现着年轻人的理想信条。即便为就业焦虑、生存压力所环绕,许多青年依然不改梦想初衷。正像有大学生所说,野心无法成就梦想,但热爱却可以。不管职业现实会否成为梦想的光影投射,在择业时勇敢地向梦想看齐,至少已经迈出了通往胸中日月的第一步。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没有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就不会有绚丽多彩的美妙风景。在择业问题上,勇于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的青春底色值得点赞。与此同时,只有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多元化发展和就业多样化选择,才能让每个年轻人赢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社会激发更多潜能,涌现更多活力。(李 斌)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选择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