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用更大努力保护孩子的权利
据报道,南京一小学门口近日聚集了40多位家长,希望班上的一个“熊孩子”离开。家长们说,这个孩子在班上,撕同学书、上课随意跳绳跳舞、掀女生裙子,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而女校长却流泪拒绝了,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太多了,但我们不能去排斥他们、孤立他们,这样会让他们更受到伤害”。
尽管明白家长们的焦虑,但笔者认可这位校长的话,因为她在捍卫权利的底线。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孕育出一种具有温情的文化,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冲向底线,而是在底线之上耐心地寻找解决机制,在群己权界内伸张权利。从新闻事实看,上述这个“熊孩子”没有离开校园的法律原因,若将孩子驱逐,可能伤害“受教育权”这一宪法权利,可能突破底线。
顽劣的“熊孩子”侵害了其他孩子的权利,但反过来看,驱逐一个孩子,也会使所有孩子都有了因某种原因被驱逐的可能。有的时候,突破底线比守住底线容易得多,就此事来说,突破底线只需撵“熊孩子”回家即可,守住底线却要繁杂得多。需要细致的安抚、不厌其烦的教育、引入专业的心理调适、老师的辛苦付出、教育部门的介入、警察对“熊孩子”家长打骂孩子的干预等。成本如此之高,但守住社会的底线是值得的,因为底线一旦失守,重建就格外困难。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少数或者被排斥者。成绩差、患有疾病等是否都可以作为驱逐的理由?“熊孩子”虽然顽劣,但恶劣的家庭教育是他无法选择的一种“先天不幸”。保护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更是保护所有孩子不因先赋性原因被孤立。
笔者想到一个例子,孔子也有一个“熊学生”——子路,此人粗鲁无礼、不学无术,孔子甚至说他会“不得其死然”。但孔子没抛弃他,子路也不负教诲。可见,“熊孩子”也别轻言放弃,谁知道一个孩子的潜力会有多大呢?
任何权利都需要平衡。既然保护“熊孩子”的价值目标是保护每个孩子的权利,当然要充分照顾到班里其他孩子的权利和学习环境。如笔者之前所述,应尝试引入专业的心理干预,在学校和表达诉求的家长之间建立起协商机制。协商的确是艰难的、不容易发挥作用,但激烈的对抗更会提升解决问题的成本,让家长和学校、家长和家长处于对立,经验显示这几乎每次都让事情陷入僵局。回到协商轨道上来,慢慢找到不同个体的权利边界,是艰难但唯一有可能指向建设性方向的办法。
周全所有孩子的权利,特别是在矛盾重重的个案中,的确不容易。但既然单个人的权利是所有人的权利实现的前提,这个目标值得付出最细腻的努力和最大的耐心。
(王子墨)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京 小学 熊孩子 保护孩子权利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