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中国最大火箭首飞将带来哪些突破
中国最大火箭“长五”首次实现了数字工程化应用,将会大大推动中国航天产品数字化进程,进一步稳固与提升中国运载火箭在世界航天界的地位。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中国最大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简称“长五”,即将于下半年完成首飞。作为目前我国高度最高、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长五”首飞将带来哪些新突破,成为了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
毫无疑问,技术新、设计复杂成为“长五”的一个突出特点。“长征五号”应用了247项先进核心技术,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远远超过国际上新型火箭采用新技术不超过30%的现状。传统长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五”使用零部件达十几万个,其设计量是以往火箭的3.5倍以上。当然实现运载能力突破关键还要靠发动机,8台全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装,使得该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14吨,能将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提升2.5倍。毫无疑问,“长五”首飞,将会带动牵引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全面升级换代。
更令人惊奇的是“长五”800多吨的巨大身体里,90%是-252摄氏度的液氢和-183摄氏度的液氧,“冰箭”名号名副其实。相对于普遍具有毒性和强腐蚀性的常温推进剂,“长五”全面大量使用的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组合,完全无毒、无污染,符合国际社会主流火箭推进剂选择,也契合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需求。由于液氢推进剂的温度更低,带来的动力装置结构设计更加复杂,这种发动机在全球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该项技术成功应用,将帮助中国摆脱美俄等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大大提升中国火箭国际竞争力。
“长五”首飞,也标志着中国已经独立掌握了5米直径系列火箭涉及的所有关键技术。独立、自主、系统配套的火箭核心技术在大幅度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的同时,将为后续衍生型火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使中国更多先进火箭雨后春笋般出现。“长五”首次实现了数字工程化应用,将会大大推动中国航天产品数字化进程,进一步稳固与提升中国运载火箭在世界航天界的地位。
首飞尚未进行,长征五号火箭就已大受用户青睐。目前已经接到十个重量级订单,主要是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长五”首飞还将使中国运载火箭与欧洲空间局广泛投入市场的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美国的德尔塔4号、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俄罗斯的安加拉号系列和日本的H-IIB号运载火箭等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同等竞争力。这将帮助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长五”继续研制和系列生产还将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产业发展,带动多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防建设,全面提升中国综合国力。
□谢永亮(军事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中国最大火箭 长五 首飞


重庆西牵引变外部工程收尾 渝贵铁路供电添可靠保障
加拿大多伦多遭遇强降雪
九景衢铁路开通在即 美丽高姐礼仪训练展新姿
2017军旅影像:这一年,中国战机很忙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