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记者进督查组不如被赋予更大监督权
5月3日至31日,四川省委开展了2016年的第一轮正风肃纪集中督查。其目的,是把作风建设一抓到底、一寸不让,将责任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使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地生根。每个组的成员,8到10人——这次集中督查的一大亮点,就在成员名单中闪现:四川抽调了6家主流媒体的6名一线记者,分别进入3个督查组,作为省委督查组工作成员。(6月21日《华西都市报》)
四川加大干部作风整顿力度,从省直部门到国企院校,督查的大棒确实已经举起。为此,四川省委成立专门督查组,并且专门聘请了“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记者进督查组的首次尝试,可以体现四川省委在加强干部作风监督方面对媒体记者的尊重,对加强与媒体合作的重视,这种尝试的初衷以及加强干部作风监管的行动,是应该获得肯定和尊重的。但是,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能否发挥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能否坚持下来,还要看运行效果。
之前,媒体记者进入干部作风督查整改的会议,往往是列席会议,没有“发言权”,此次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直接以组员身份对相关单位进行监督,可以说,其对一线的监督会更加直接。这种直接监督,从一方面来看,确实可以使记者更加直接的面对干部作风的真实一面。
但是,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成为其中一员,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记者进入督查组的先决条件是“责任心强、业务突出”,那么,对于那些其他尚未进入督查组的记者,其行使监督权是否真的得到保障,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之前,媒体曝光的干部不良作风问题,不管是发生在四川的,还是其他地方的,显然都不是靠“督查组成员”这个身份而获得的,而是记者本应有的职业监督权。当记者进入督查组,成为其中一员时,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才符合督查组引入记者的初衷。
作为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应是光荣,是使命,更应该牢记记者本身的监督性。倘若碍于面子,或受限于工作组整体行动的不便,而影响记者本应发挥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尝试就不能算是成功的。
当然,尝试总要比不尝试要强。加强干部作风整顿,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显然更需要一场又一场持续的监督攻防战。媒体记者不管是否被赋予督查组成员资格,都应该保障其媒体监督的权利不受干扰、打击。那些拳头打向笔头的媒体监督尴尬,尤其应该在支持媒体监督的大环境下得到整治。
大张旗鼓呼吁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旗帜鲜明支持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干部作风整顿对媒体监督的一次界定,更应该成为相关部门在支持媒体持续监督的一种应然认知。特别是越往基层,这种认同越需要强化,从而避免威胁、殴打记者事件的发生,监督正当性才能得以保障,干部作风也会得以加速好转。(张 立)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四川 记者 进督查组 监督权


新加坡动物园为北极熊伊努卡庆生
万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中华秋沙鸭飞抵婺源越冬
莫斯科张灯结彩迎新年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长虹卧波”美如画
重庆西牵引变外部工程收尾 渝贵铁路供电添可靠保障
加拿大多伦多遭遇强降雪
九景衢铁路开通在即 美丽高姐礼仪训练展新姿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