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过道学区房”为何有市场
据报道,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一个房产中介在网上挂出售价150万元的“学区房”。调查发现,此“房”不是可居住的房屋,而是一条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过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已约谈涉事中介公司,要求今后房屋中介不得参与“无居住功能”的房屋经纪业务。不过,在许多中介网站上仍然能看到“有房产证”“可以合法买卖”的过道以“学区房”的名义出售。
打着“学区房”的旗号,这些过道能不能正常落户,涉及中介、卖家是否如实、全面地公开销售信息的问题。尽管“天价过道学区房”只是狂热的学区房市场的特殊案例,但“学区房”交易的畸形业态是不争的事实。
在划片入学普遍实施的当下,公众习惯上所称的“学区房”,指的是所属学区内有重点学校、“好学校”的房子。具体到北京,这些“好学校”主要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的城区部分。在这些区域,新楼盘已经很少,“学区房”一般是几经转手的二手房,一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老平房,也经常因被划入重点学区而价格猛涨。
房屋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一般说来,房屋价格与居住功能(包括面积、地段、环境等)直接挂钩。不过,很多“学区房”的价格早已背离了居住功能。对一些面积狭小、环境恶劣的“学区房”,不管是不是过道,买家都不会搬过去居住,只求能够顺利落户。这种有悖房地产市场规律的现象,其产生的背景正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近年来,政府通过不断增加投入等方式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着力消除不同学校间的投入鸿沟,推动城乡新区教育一体化。政府还鼓励跨地区的集团化办学,一些知名学校以创办“分校”“实验学校”的形式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在解决“学区房”和“择校”问题上确实有效。
但也要看到,政府目前在软硬件上的投入还不足以彻底消除“学区房”存在的土壤。“学区房”背后的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像基础教育资源丰富的海淀区,因为辖区内集中了好几所全国知名高校,很多高素质人才居住于此,由此带来的生源优势、师资优势更是产生虹吸效应。而东城区、西城区作为北京的老城区,一些传统名校坐落于此,它们的历史地位在短期内也无法被取代。
平衡教育资源,除了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努力外,还需要公众正确认识教育规律。“好学校”固然是影响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浇灭“学区房”的狂热之火,也需要一种教育观念的平衡心态。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过道学区房 150万元学区房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