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破解秸秆难题: 既需“开流” 也要“控源”
“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每年产出的秸秆总量远大于肥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等需求总量,我们多年来的基本工作思路是想尽一切办法多利用秸秆,而确实无法被再利用的秸秆则禁止焚烧。”7月7日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武维华院士指出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困惑———虽然尽力多用,但用不了的秸秆还是存在,并由此从另一个思路着手,考虑“控源”。
既然秸秆很难被100%有效利用,那么能否少产生一些不太好被利用的“无效秸秆”或让产生的秸秆大多是供不应求的“有效秸秆”呢?
“抓住近几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大好机遇,通过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无效秸秆’的产出量。”武维华常委从问题“源头”出发,建议因地制宜地适当扩大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和优质豆科牧草的种植面积,既可有效减少“无效秸秆”的产出,也有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扩大豆科作物的轮作面积还可减少下一季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改善耕地土壤肥力。”
“粮食作物生产的‘经济系数’是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代表籽粒(粮食)与秸秆比例,经济系数越高,每产出一份粮食所产生的秸秆就越少。”他向大家解释完一个专业术语之后,接着就引出了一个专业方案:鼓励推广应用优良农作物品种以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的“经济系数”,节约资源、减少“无效秸秆”的产出。
与他想法类似,另一位农业专家孙宝启委员也提出了提高农作物经济系数的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作物矮化育种有关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的研究。从长远角度来看,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从而增加生物学产量,在此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将使作物的产量再上新的台阶,同时也相对减少秸秆的产出。”
“建议将作物矮化育种等品种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等纳入国家科技专项。”代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台盟中央联合调研组发言的杨健常委也同样提到了控制总量的问题。他建议,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在提高农作物经济系数,减少秸秆产出量的同时,扩大秸秆利用总量。
在大家普遍把讨论重点放在如何利用、利用秸秆做什么的情况下,三位委员的建议从另一个专业角度,为秸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秸秆 产出 控源 利用 减少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