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陈应松:情归家乡
自别家乡三十载,奔走于生活的雄关险隘,惊涛骇浪,常静下喘息时,荆州公安水乡的麦风柳浪和菰蒲大泽,是我精神回归的一种幻觉和宽慰。尽管生活不易,但家乡广大至善,土地宽厚至仁,草木扬芬,水波自兴。长夜怀乡,不免为活着或逝去的远方亲人祝福祈祷。遥望于星空尽头,内心也有陆游夜泊公安时,一个羁客游子的无限清愁:“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也不知宋代的哪位老乡江边吹夜笛,让一个借宿滩头的伟大诗人心折于此。所以,还是袁宏道心有春色,姹紫嫣红。他写出的公安家乡是“梨花雨涨春流疾,柳絮风飘画桨轻”;“入门溪雨溅,满路麦风香”;“稻熟村村酒,鱼肥处处家”。袁宏道真是公安江河的精灵,他的文字就是公安大地性灵的葳蕤生长。如果没有这样一些诗句,公安则水无灵气,山无慧根。
作者近影
一个本土文人很容易带来对自己故土热爱的偏见,这源于他胞衣所埋、方言所系、食性所定,但一个外乡人却有真实的对公安的体验。清同治县令杨之骈,上任时因读过杜甫写此地的“路危行木杪”,还读过他人的“棘刺近人牢闭眼,泥涂兀马紧扶鞍”,以为发配至匪地泽国、人迹罕至之地。到后才知“土地袤延,风俗醇厚,秀者事诗书,朴者勤稼穑”。于是释然为官5年,走时此地已是“四野桑麻,空村鸡犬,民气自觉,和乐礼让”之乡。对于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一个乡愁渐烈的人,怎不心向往之!
毕竟,这只是古代的景色。如今我热爱她的理由,纵有一万个誉词,但真正能够支撑我的除了那远逝的亲切记忆,就是哺育我们满口乡音的“烟浪几重江几曲”,还有我们谙熟的水性、纵横交错的阡陌道路和河埠桥梁,以及在乡间长期行走的健康体魄和发育完整的精神与心灵。一个漂泊者,如果他能够在异乡脱颖而出,一定有一根长长的脐带与家乡相连,在源源不断的胎息般的营养输送中,成为卓越的行吟者而神气归根。他天赋的激情和智慧都来自那片水草丰茂、泥垄膏润之地。
像一个歌手赞颂家乡是情感的驱使,但渴望着心中保存一片故乡的土地则更为重要伟大。因此,无论谁曾有过多么辉煌的经历与人生,无论做过什么惊天动地之事,他心中那片隐形的风俗大地才是他的灵之所依、魂之所归,那里浸透着他的爱与泪,情与义。
也许家乡除了情归,也并非完全心定之地,她一样裏挟着时代的美与丑,善与恶,有丰收的喜讯也有洪水的恐慌,有碧波也有浊流,有一犁春雨也有无边落木。我不想成为一个苛责的审判官,而愿成为一个满怀好奇的稚子。我依然要怀着福报的心感谢她的馈赠,在人伦和常情之下的感恩是一个人心地澄澈、知事明理的体现。那些能看到美,能闻到香的人,诚如袁宏道,他的心是真挚的,眼是含泪的。如果一个人生于斯,长于斯,却欲割断与故乡的亲缘与情定,则是大逆不道,忤逆不孝。
(作者系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应松 家乡 本土文人 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