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王岐山7次在人民日报发文都写啥?
老王今天又在《人民日报》上发文了,这是他任中央纪委书记以来的第四次。
2016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署名文章《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王岐山此次发文,紧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文章原话: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
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有什么讲究?

老王为何在此时发布署名文章?
有媒体注意到,王岐山在今年上半年“淡出”40多天,6月初重现公众视野。此后,他先后在北京、辽宁调研并主持座谈会,就《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修订听取意见和建议。
这部条例是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借鉴了制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好经验。”
2016年1月,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要制定党内问责条例。
六个月后的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7月8日起,条例施行。
10天后,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发文对条例进行解读。
这与去年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相似。当时,他也是先调研并主持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然后,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两份文件。也是大致间隔10天,当月23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他的解读文章。

王岐山担任中央纪委书记以来,已四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第一篇,2014年11月3日,王岐山在《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署名文章,谈从严治党要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第二篇署名文章刊发于2015年8月21日,名为《发挥巡视监督作用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文章指出,巡视工作应当“宁断一指、不伤九指”,这是他首次系统地公开阐述巡视工作。
2015年10月23日,王岐山的署名文章解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谈从严治党要明确高线和底线,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
第四篇文章,就是7月19日解读问责条例。
四篇文章中,第三篇最长,6700多字。第四篇3100多字,最短。
梳理发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至少发表了7次署名文章,内容从反腐败斗争到依法行政,从防治非典到银行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据人民网的一篇文章报道,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的“第一次”是在其任建设银行行长时。
1994年11月11日刊发在《人民日报》第五版一篇名为《深化改革,走商业银行发展道路》的文章。
全文3000余字,探讨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改革路径,建设银行将由国家专业银行逐步转为以从事中长期信贷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
2003年5月16日,时任北京市代市长的王岐山在《人民日报》第七版发表署名文章,《依法打好防治非典攻坚战》。文章写道,“当前,北京防治非典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赢得5月攻坚战,直至夺取防治斗争的全面胜利,一靠科学,二靠法制。”
2006年9月13日,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在《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一直以来是中央高层发表权威声音的重要平台。
据中国政府网转载的一篇名为“正国级撰稿人李克强”的文章,2015年11月李克强发表署名文章后,七常委中仅有俞正声还未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但是人民网2014年的一篇文章提到1981年俞正声曾给人民日报写过一封读者来信,题目为《不该盲目进口电子计算机》。
其实,七常委在《人民日报》发文的时间节点是有讲究的,公号“政知局”的一篇文章分析称,基本都是在重大会议、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发布后。特别是中央全会后,常委们发文相对集中。
新浪《新闻极客》 实习生 鱼乐颖 综合报道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王岐山 7次 人民日报发文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