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陈寒枫:重温父辈走过的足印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随想
对于有黄埔情结的人而言,到广州一定不能绕开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6月16日的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人们也称之为“黄埔军校”。如今的黄埔军校,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陈寒枫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校门前牌坊上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进门后的院子里左右各有一间卫兵室。据史料载,当年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曾有一副这样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正是这样的精神,吸引了一批批有识之士。作为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革命军队骨干的军事政治学校,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等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骨干都曾在该校担任过重要职务;毛泽东、刘少奇、邓中夏等先后给学员们讲过课。由于黄埔军校声望很高,朝鲜、越南、新加坡、缅甸等邻国均有革命青年前来学习。当时正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的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也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黄埔军校的重要作用。于是,他挑选一大批越南的优秀青年来黄埔军校学习,我的父亲洪水就是其中一员。
1926年初,父亲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取名朱鄂臣,号洪水。当时正逢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和北伐从广州出发,该期学员肩负的任务空前繁重,入学伊始,就有学员被派驻守惠州,卫戍广州,警戒宪门,负责各兵舰和要犯监护等任务。1926年3月开学以后,军校的政治与军事课程日臻正规,投身工农运动和政治宣传的实践也极为频繁。
时隔将近一个世纪后,今天站在黄埔军校的场院里,我依然仿佛能看到当年学员们严格紧张的学习和操练生活。他们天不亮就起床穿衣服、打绑腿,紧急集合不超过3分钟,吃饭不超过10分钟。从单兵动作到班、排、连、营的行军、宿营、战斗及其全过程中的联络和协同,都要进行实际操练。经过半年的学习,1926年10月4日,黄埔第四期的毕业典礼在广州郊区瘦狗岭沙河广场举行,前来观礼的宾客不下万人。那时的父亲刚满18岁,和学员们一起列队经过检阅台,集体高声背诵誓词: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承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毕业后,经同黄埔军校里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协商,胡志明让父亲继续留在黄埔军校,边工作边继续学习军事,让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打得更扎实,为越南革命和今后的武装斗争培养实用的军事人才。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事变,数千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一些越南革命者也在其中。中国革命跌入低潮。严酷的现实使父亲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8月,按照胡志明的指示,他毅然退出中国国民党,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结束了他在黄埔军校学习、锻炼、工作的生活。
在展览室我看到,毛泽东同志1938—1939年曾说:“那时的黄埔是要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它是那时中国进步的缩影。”“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朱德同志1942年曾说:“黄埔在革命创造上、革命军队上、革命学术上,有其贡献,它特别是国共团结的好学校,我非常钦佩它的光荣的历史地位。”
喜欢历史的游客,可以在里面逗留时间长些,展厅里的每张照片,都能将你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你再次亲睹黄埔军人的英姿,回顾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如今,军校旁仍是海军的军事禁地,两旁的大榕树应是当年的军校学员种下的,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弹指一挥间,黄埔军校成立至今已经90年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黄埔先辈们的奋斗目标。我作为黄埔后代,尽管已经72岁,仍要继承和发扬黄埔先辈们的革命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尽力发挥余热,为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法案室原主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寒枫 父辈 足印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