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地铁是一个 公民课堂
入夏以来,到地铁乘凉的市民就多起来。最近酷热,地铁里乘凉的人越发地多。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追逐嬉闹的,这些都不说了。有不少人只穿一件短裤,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铁里睡大觉,这就有碍观瞻了。
对于市民到地铁里乘凉,社会上曾经有过争议,管理部门觉得乘凉者把地铁里搞得乱哄哄的,所以予以禁止,对来者进行驱赶。后来舆论为乘凉者求情,有关部门网开一面,市民获得了到地铁乘凉的“权利”。这自然是体现了政府对有需求市民的体恤,也是社会的善意。
但是允许市民到地铁之类公共场所乘凉,恐怕不是让人们胡来。地铁等公共场所向乘凉市民开放,不是完全放弃秩序。在任何公共场所,基本的礼仪、基本的秩序、基本的教养,总还是需要的。比如一些酒店在门口放一告示牌,声明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有的商场也有类似提示。谢绝衣冠不整者无关歧视,既然是人类社会,对人们提出某些最低要求并不过分。
据我的观察,现在地铁的确是有些乱过头。只穿短裤头的男性乘凉客不少,他们成群结伙,所以时不时会出现打斗或者互骂。有一次我看见面前一人躺在草席上,操起拖鞋朝数丈外的熟人掷过去。还有许多附近的孩子,在地铁里嬉闹,似乎不能苛责他们,但如果完全没有界限意识和公共意识,怕也有损于公民精神的养成。
乱则乱矣,如果我们忍一忍,多点宽容精神,很可能也就过去了。但这种中国式地铁场景,将伊于胡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公共交通现代化了,但人的进步在哪里呢?宽容市民进地铁乘凉,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但人们的礼仪、公共形象及其精神面貌有没有进步,又体现在哪里?到地铁里乘凉,倒是让人们凉快了,但在这种场景中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的孩子,将来他们会变成绅士么?
我并不反对市民进地铁乘凉,但地铁乘凉本身可以成为一个公民课堂,让人们养成一种既享受权利又恪尽义务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地铁是一种全新的公共交往知识学习场所,人们在这里学习如何候车、如何乘坐电梯,总之如何成为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公民。允许附近居民进地铁乘凉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善意,但乘凉者受到善待,也有义务善待公共秩序、文明秩序。地铁部门进行必要的引导,甚至提要求、立规矩,都是必需而合理的。
原则上还是要提倡人们在家乘凉。现场到地铁乘凉者多是附近居民,有些家庭是出于一种省钱的习惯,或者把地铁当成了一个交往与游戏的热闹去处。地铁方面不可能辨识谁有资格乘凉或谁没资格去,但态度还是应当明确:毕竟地铁空间有限,别抱着占便宜的心理到地铁去乘凉。(杨于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地铁 乘凉 文明 公共场所 秩序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