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因情施策”让宁夏贫困群众脱贫道路更宽广
新华社银川8月22日电(记者靳赫)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新和村贫困户赵虎林今年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决定不再外出打零工,转而在村里经营一家三星级的农家乐小院;另一件是购进500只雏鸡,走养殖业和餐饮业互补发展的路子。
“这几年县里生态旅游业发展很快,我们村就在六盘山麓旅游环线上,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很多甘肃和陕西的客人专门开车来玩,守着金山还出去打零工,不划算。”赵虎林说,农家乐开业3个月,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每月可以纯挣5000元,脱贫很有指望。
隆德县副县长宋亚俊告诉记者,新和村村民长期以耕种和打工为主业,收入十分有限,村里贫困人口比例在40%以上,但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又有千百年来传承的马社火文化和乡村饮食文化。当地政府把扶贫开发和乡村旅游融合起来,给经营农家乐的贫困群众资金扶持,现全村已建成农家乐20家,户均年收入可增加3万元以上。
新和村是宁夏近年来因地制宜抓产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走访宁夏多地农村发现,各地纷纷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扶贫产业,有效扩大了贫困人口的增收途径。
固原市原州区姚磨村原为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结合当地夏季气温低、露地蔬菜可错季上市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万亩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成为宁夏贫困村脱贫典范。而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惠安堡镇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种植黄花1.2万亩,亩均产值可达6000元至8000元。此类实例近年来在宁夏并不少见。
“我们认识到,抓产业扶贫工作不能只重生产,还要让生产对接市场。前些年农民大量种植籽实玉米,每亩地每年纯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我们引导各地按照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产业,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取得了良好效果。”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说。
事实上,宁夏农村差异化、个性化产业扶贫不仅做到了因地制宜,很多地方甚至已做到了“因户施策”。55岁的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田拐村贫困户田顺成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有养牛技术,在政府帮助下赊销了6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而村里的不少小伙则在政府补贴下考了大车驾照,当起了货车司机。
据田拐村村干部介绍,县里根据贫困户家庭条件实施了不同的扶贫措施,该村目前已培育养牛大户38户,养羊大户453户,货车驾驶员260人,去年以来又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种植红梅杏,扶贫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据了解,宁夏贫困地区目前已根据各自实际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集中了一批脱贫攻坚的新亮点,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新态势。下一步,宁夏将继续“因情施策”,让贫困群众脱贫道路越走越宽。(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宁夏 贫困群众 脱贫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