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小而散的民航产业让广大乘客吃“暗亏”
近日,国家民航总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加强新设航空公司市场准入管理的通知》。该《通知》不但要严格控制新设航空公司的数量,而且对现有支线航空公司转干线航空公司,全货运航空公司转客运航空公司,都作了严格限制条件的规定。《通知》引起了整个航空市场的高度关注,股市航空板块出现震荡,资本市场担心航空投资的自由度要重新收紧。亦有舆论认为,这是去年一度甚嚣尘上的三大航空(国航、东航、南航)公司和三大货运航空(国际货运、南方航空货运、中国货运)公司都将合并传言,终将被最终做实的序曲之一。
中国民用航空客货运服务产业的市场开放度,目前在世界上最高。截至去年年底,国内持照航空客货运公司多达54家。其中,以三大航为代表的国有控股公司40家,民营航空公司14家。全货运航空公司14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2家,上市航空公司7家。无论是上市公司、国有公司、民营公司、合资公司、货运公司,还是航空公司总量,若在国家间进行对比,都位列世界第一。当所有的数量都位列世界第一时,这一数量之集合,就足以印证中国民用航空客货运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程度,亦双双名列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之初,独此一家的中国民航分拆为国航、东航和南航,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格局。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实力的省份,纷纷组建省级航空公司与三大航分享市场。新世纪初,省级航空公司皆债台高筑,三大航也吃不饱吃不好,整个市场秩序大乱,逼迫政府强行拉郎配,将省级航空公司按地域分布划给三大航管理。未及合并后理顺各自内部关系,首个“非公经济36条”2005年出炉,国家对民营资本组建航空公司开闸。此闸一开,原先被行政意志强行收编到三大航门下的省级航空公司,立即闹起了独立,三大航亦正好卸掉包袱。于是,国内航空公司市场再呈支离破碎,山头林立。
最近这十年,中国航空市场的起伏式开放,最终形成的是一个由54家航空公司共同分食的航空市场。航空公司小而散,市场人为分割与人为保护,成为制约中国航空市场做大、做强的一大障碍。2015年,国际航空燃油价格遭腰斩,航空运营成本相应降幅接近一半,可中国民航服务业的经营利润仍不到全部营业额的8%,整个航空客货服务业的年度总营收,居然不到国家年度GDP的1%,迄今未能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国际相关标准为年度GDP的3%,由此可见差距之大。
同样的这十年,法德等欧洲航空强国,航空公司都被兼并至1-2家。美国的航空服务集中度亦快速向欧洲看齐。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大幅压缩了公司财务成本和雇工成本,无论是人均劳动生产率还是人均利税,都让中国小而散的民航服务业汗颜。
只能依靠油价腰斩时才获利的国内民航服务业,资产负债率之高令咋舌,三大航平均80%左右,其他航空公司也在70%-110%之间。一个有趣但苦涩的怪圈是,航空公司为银行打工,国家政策为航空公司打工,广大乘客为山头林立、市场分割、人浮于事、财务运营成本畸高的54家航空公司额外买单的“世界奇观”,也就奇而不怪了。
了解了事情之原委后,乘客有理由问:如果油价再次攀升到百美元一桶,国内航空公司又将怎么办?此问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航空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航空公司可没乘客那样担心,买飞机买航油买器材,贷款利率由国家给予政策性或扶持性补贴,还可在税收上享受各种优惠。真正的问题在于票价——说到票价,全球机票最贵和最便宜的十个国家,中国都够不上。总体上看,中国机票价格中等偏上。然而,中国乘客却因国内航空公司小而散所遭致的高昂运营成本,致使本可以庞大乘客群作为基础,足以进行薄利多销的好事,变得遥不可及,致使广大乘客每乘坐一回飞机,就在票价上吃一回“暗亏”。
此次《通知》明显抬高了航空市场准入门槛是对是错,《通知》是否是提高行业集中度的信号,笔者无意“纠缠”。但一定要相信,中国民航服务业要做强,乘客利益要受保护,与世界民航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对上“表”、跟上趟是必须的。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民航产业 油价 航空客货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