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Note7爆炸事件是市场理性的试纸
截止到9月1日,三星售后共接到了35件Note7手机电池爆炸的投诉,9月2日三星宣布,在全球范围召回大约250万部Note7手机,可这个召回并不包括中国地区。三星说,中国地区的Note7手机所用电池和国际版不同,是由另一家电池厂商生产,不会爆炸,所以无需召回。然而话音刚落,内地两起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件令国内舆论哗然。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外人难以窥破的迷局:针对这两起国行版Note7手机爆炸事件,9月19日晚间,三星发布声明,声称通过三星电子研究所、品质检测中心部门对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推断产品损坏是因外部加热导致。随后的韩国《朝鲜日报》甚至不客气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三星怀疑这是消费者为骗取赔偿金的恶性行为,正在讨论对主张虚伪爆炸的2名中国消费者进行刑事起诉等法律应对。言下之意,居心如局。
手机成“手雷”,爆炸板上钉钉。但,肇因究竟是产品问题还是“加热导致”?答案似乎如坠千万重迷雾里。
画风再次逆转的,是央视对爆炸门事件的刨根究底。一些细节令人瞠目,更叫人浮想联翩。比如当事人称,“手机还在我们手上,他们竟然说检测过了!”比如对于国行Note7爆炸,“三星公司上门后估价,最后估算的金额是1万元,包括手机和财产在内”……全球召回,却唯独咬定中国市场“安全”;宣布国行版Note7没有爆炸风险,却接二连三发生爆炸事件;认定爆炸属于“外部加热导致”,却坚决不透露具体检测的流程和数据。基于屁股决定脑袋的逐利逻辑,基于强势企业在质量问题历史上的惯常表现,国行Note7爆炸事件中三星的危机公关,似乎处处都是减分项。
真相未明之前,没必要对一家优秀企业含沙射影。但,遵循基本的市场理性,由几个道理还是有必要重申:第一,人命关天的产品质量悬疑,放任散户消费者去与跨国企业私力博弈,职能部门实在“心太大”了。别说国行版已然有了爆炸先例,就算没有,质监部门也当遵循“疑罪从有”的态度,主动介入、积极预案,敦促强势企业拿出负责的态度和靠谱的说明。换句话说,爆炸非一例,消费者保护组织和质量监督部门早该收集证据、研判实情,给出独立公正的事实判断。不能把真相的话语权,拱手让给企业这样的利益相关方。
第二,中国是三星重要的海外市场,每年数以千万的中国消费者为三星公司贡献了巨额利润。而不久前,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还发出通告,对携带三星note7手机的乘客实行限制。在这样的语境下,三星仍坚持“安全无忧”的强硬姿态,甚至欠缺一些基本的柔性的公关说辞。这样的态度,难免让人联想起诸多跨国企业曾经上演过的国别化的“召回嘴脸”。中国市场何以在需要抚恤的时候时常被人冷淡忽略?说到底,这是两重因素所致:一是消费者不长记性;二是召回制度不长牙齿。改变起来,前者非一日之功,后者却能立竿见影。2015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那么,面对疑似爆炸风险,强制召回制度有没有秉持起码的警惕、彰显敏锐的制度警觉?
没人盼着三星出事儿,但,自查自纠已然解决不了公共问题。在这个风险社会,再动听的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如罚则严苛的法纪与规则更叫人放心。Note7爆炸事件其实是市场理性的一张试纸,检测着我们对产品质量悬疑的反应速度、测试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能力与质地,更提示着我们与成熟市场环境之间的距离。让爆炸门不至于成为歹戏拖棚的悬疑剧,沉默已久的职能部门准备好发声了吗?(邓海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三星 Note7爆炸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