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煮酒论英雄

黄新:回忆父辈长征中与茅台酒的往事

2016年10月14日 08:56 | 作者:黄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是一部艰苦卓绝、不畏牺牲的英雄史诗。

黄新

黄新

煮酒论英雄。贵州是茅台酒的故乡,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长征的路上,我的父辈们与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为伴,也有幸与茅台酒结下了缘分,在美酒的醇香中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一)

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后,我父亲在大街上偶遇正在买东西的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这是父亲离开毛泽东秘书岗位后,在长征路上第二次见到陈昌奉。他急切地询问毛泽东的情况,希望去看看老首长。他随着陈昌奉边采购边聊,看到货架上有酒,早就听说贵州茅台酒是名酒,就买了一瓶准备带给首长尝尝。

当时陈昌奉并没有准备买酒,因为首长没有交代。他不知道茅台酒的名气,我父亲也是一知半解,只知茅台酒好,并不知道茅台酒有许多品牌,也不知道哪个牌子的最好,只听老板说这是茅台酒就买了一瓶。

毛泽东住在穆家巷(现改称幸福路),路不太好走,弯弯曲曲拐了好多弯才到。进了一个大门,院子里有一栋洋房,外观很是气派。毛泽东与夫人贺子珍住在二楼。王稼祥、张闻天等同志也住在这栋楼里。

我父亲上了二楼,迎面碰见贺子珍,见她有孕的身子显得笨重,一边问候一边想前去搀扶。她却爽快地说:“不用、不用。”还十分感慨:“见你老黄一面真的不容易啊!”

我父亲明白,她是指长征后他们这是第一次见面。我父亲黄祖炎,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1933年在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任秘书科长时,兼任毛泽东秘书。在毛泽东受王明路线排挤打压最困难的时候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左右,结下了深厚情谊。长征前夕,我父亲调到毛泽民同志处工作,途中曾与毛泽东偶遇一次。

毛泽东听见贺子珍的招呼声,出门与我父亲握手一同进了屋。原本屋子比较宽敞,但这里既作办公室又作卧室就显得拥挤了。零乱的稿纸摆满了桌子,烟灰缸里烟头都要溢出来了。再看看毛主席的双眼充满了血丝,我父亲猜想毛主席是在准备什么文件和发言,可能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近一个时期部队情绪怎么样?有什么思想反映啊?”刚坐下,毛泽东便询问起他所关注的问题。他知道我父亲是个率真质朴、从不讲假话、对他也从来都是知无不言的人。我父亲说:“从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大家开始对上面的指挥有埋怨、怀疑,甚至不满。觉得仗越打越被动,伤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湘江一仗,冒险硬拼,损失惨重,十分不解。”

至于怎么不满,都怀疑什么,我父亲都一五一十讲了出来。毛泽东一直没有打断父亲的话,只是紧锁双眉,不停地吸烟,表情很凝重,边听边思索着什么,久久没有说话。我父亲见状知道毛泽东一定在思考什么大事,不便再耽搁。要走时,毛泽东说:“革命嘛,总会有曲折,只要大家树立信心,困难总会过去。红军经过艰苦磨炼,会更加坚强,更加壮大。大家的反映,中央会认真听取,很好总结的。”

毛泽东讲的这些话语,我父亲是以后逐渐才领会其意的。例如:“很好总结”就是指的遵义会议,桌子上的稿子是主席为会议发言作准备,而向他了解部队的情况是在作调查研究呢。遵义会议的精神很快分层向部队作了传达。大家得知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错误路线在党中央长达四年的错误领导时都十分高兴。时值部队攻入遵义城正在休整,人们奔走相告,拿出伙食尾子买菜买肉改善伙食,稍有富余的当然忘不了买上茅台酒以示庆贺。我父亲记得这是他生来第一次喝上茅台酒,之所以终生难忘不仅是茅台的酒香醇浓郁,还因为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改写了中国的近代史。美酒与英雄的史诗联系在一起就更令人激动人心,回味无穷。

(二)

这茅台不仅令我父亲经常回味,也令我岳父杨得志将军时时难忘。

杨得志1928年1月参加红军,当年8月就入了党,长征时任红一团团长,是中央纵队的先遣团。红军湘江一役,虽然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但我军损失惨重。此时,情形仍然十分危急。当时,红军错误路线的领导者主张去川黔湘边界,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该计划已被敌察觉,早有了充分防备。毛泽东则坚持向敌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摆脱敌人的追击,以逸待劳,伺机而动。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贵州是个比较贫穷的省份,又远离国民党中央政府,主政的军阀王家烈养了不少兵,但多数人除了一支枪,还有一支鸦片烟枪。这支“双枪军”战斗力弱,加之我军突然转向出敌意料,所以连战皆捷。几天里,从黔东开始,攻剑河,占施秉,越黄平,一路挺进。作为开路先锋的红一团,岳父于1935年元旦前夕已经占领乌江边的余庆县城。

新年的第二天,红一团便奉命开往乌江渡口龙溪。经过激战终于突破了乌江天险,开进了遵义城。部队刚刚住下,便又接到命令开往桐梓、松坎一线。后来才知道,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从正面掩护遵义,保证会议能在安宁的环境中召开。部队在驻训的十几天里,传来了遵义会议的喜讯,各单位纷纷拿出伙食尾子改善生活以示庆祝,当然也少不了白酒。岳父杨得志后来回忆道,因为第一次到贵州,还不知茅台酒的名气,喝了几次酒也不知道是不是茅台。他的战友说那时的贵州没有几个城镇能酿好酒的,喝的白酒,十有八九是茅台镇酿的白酒,凡是茅台镇出的酒,大家都统称作茅台酒。这样说的话,岳父杨得志这是第一次接触茅台酒。不少伤员还用酒消毒疗伤,挽救了不少红军指战员的生命。茅台酒立下了大功。

真正令我岳父杨得志对茅台酒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战场,那是一次壮行酒。1979年初,我岳父杨得志临危受命,由武汉军区司令员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是负责西线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总指挥。而留给岳父筹划准备的时间,只有区区一个月。他迅速部署有关工作,不顾70岁的高龄,亲自赴第一线勘查地形,观察敌情,研究完善作战方案。

就在不停的奔波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云南、贵州两省特派代表赶到开远前线指挥部来慰问部队。贵州的代表对我岳父杨得志说,长征时您转战在云、贵,在贵州打了不少著名的仗,贵州的遵义、娄山关、乌江、赤水河等,都因红军而名扬了天下。贵州的山有名、水有名、酒也有名。我们的“茅台”是“酒中之王”嘛!受全省人民的委托,这次来前线慰问子弟兵,我们也带了点“茅台”为同志们壮行,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干杯!煮酒论英雄嘛!

多年后,我岳父杨得志还对这一次“壮行酒”印象特别深,因为这一次不仅同云南贵州的代表和各族人民群众一起,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很特殊、战斗化的春节,还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边区安宁,坚决打好这一仗的决心。

自卫反击作战2月17日打响,3月5日,我国政府宣布作战结束,胜利班师。这一仗给敌人沉重打击,打出了国威,军威。

(三)

到了我们这一辈,接触茅台酒的机会也不少。回忆起来,真正印象深刻的有三次,也都与保家卫国的作战有关。一次是1985年3月,我参加保卫祖国南疆时喝的出征酒,再一次是作战中喝慰问团的鼓劲酒,还有一次是1986年6月的凯旋酒,均历历在目。

这酒,浓缩着我父亲、岳父与我们共同保家卫国的难忘记忆,包含着人民对子弟兵的鱼水深情。正因如此,我对茅台酒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看到不同瓶装茅台酒,总想多看几眼,总想多欣赏一下设计的造型和出厂的年份……不知不觉就爱上了收藏。对收藏,我的原则是不“发烧”,不刻意,不超出经济条件。碰上了,价格还能接受就收一瓶。

孩子受我的影响,有时出差看到我没有收藏的品种就带回一瓶放在酒柜里。收藏茅台成了我们共同的爱好。后来,我们住进了干休所。搬家的时候老伴嫌我这些东西碍事,没地方放。孩子还替我讲好话,说这是老爸的一点念想,挺有意义。

收拾酒柜的时候,我边收拾,边给孩子讲收藏后面的故事。特别是讲到茅台酒在红军时期与父辈们结下的情缘。我拿着贵州省和省军区慰问团的一瓶1958年出厂的茅台酒,对孩子说:“这瓶酒是咱们家珍藏最长年份的一瓶茅台酒,也是情谊深长的一瓶酒。看到这瓶酒不能忘记为了保卫国家安全、领土完整而流血牺牲的战士们,不能忘记军民鱼水一般的深情厚谊,不能忘记我们革命军队的良好传统,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好好报效国家!”

是啊,我希望孩子收藏的是酒,领悟的是情,继承的是精神!

为了追寻父辈红色的足迹,我去了中华苏维埃的首都瑞金,到了红军长征第一渡的于都,造访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旧址遵义,还渡过赤水河,来到了茅台镇,参观了茅台酒博物馆,了解了茅台酒发展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参观了茅台酒生产的流程,品尝了刚刚出锅的茅台酒;参观了规模宏大的酒窖和不同年份的陈酿。

一进茅台镇就闻到十分浓郁的酒香,我就不禁回忆起红军长征和保卫祖国作战的往事。参观一路,回味一路,感慨一路,真是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长征已经过去了80年,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继承践行长征精神,在强国兴军的新长征路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文/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原副政委 黄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新 父辈长征 茅台酒 红军长征 煮酒论英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