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国电影走入“法治时代”
11月7日,立冬。中国电影却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将于2017年3月1日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它的通过意味着,电影产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而通过简政放权降低电影行业准入门槛、通过正向倡导为从业者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尤其是明确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这一系列重大利好,必定会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送来“春风”。
从2003年开始启动电影立法,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将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到酝酿出台的三次审议,一部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见证了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决心和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电影全年票房还不足10亿元人民币。然而,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电影年票房已达390.48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变化尽管有价格因素,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电影更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比票房数字更振奋人心的,是整个电影产业的不断攀升。从改革前的电影院门可罗雀,到现在全国近4万块电影银幕、255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5万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从过去谈中国电影导演必提“第五代”“第六代”,到今天的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新的技术专家等创作新力量集群式涌现;从过去的“墙里开花墙外不香”,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进入海外主流电影市场……观众的认可,电影人才梯队的完善,全社会电影文化的提升,乃至更多的中国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无一不是中国电影产业生机活力的佐证和美好未来的象征。
“最关键、最需要、最有利”——一位从业40年的老电影人在仔细研读过电影产业促进法后如此评价。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面临着百年来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市场的开放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从市场份额到价值观念的挑战;以法律保障和促进国产电影的发展,以法律维护文化安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行业的呼声——电影产业促进法正是在“最需要”的时刻出现。而政府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禁止通过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等,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将进入“最有利”的发展时代。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也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酝酿了13年、承载了几代中国电影人梦想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开花结果,人们更期待着,这部法律从“纸上”落到“地上”,护航文化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电影 中国 产业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