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没有比救活一个人更欣慰的事了
“您好,‘120’。”
“医生,快来,有人被电晕了。”
对于急救中心的医生来说,电话铃声就如同冲锋的号角。我立即跑向停在院子里的救护车。
呼救是从北京东四环一家美容院发出的。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在做“抖脂减肥”时,仪器突然漏电,强大的电流瞬间将其击倒。
10分钟后,我们的救护车赶到。只见窄窄的美容床上,躺着呼吸、心跳全无的女伤者,旁边是惊慌失措的年轻店员,还有好奇的顾客不时探头探脑。
准备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给予肾上腺素。突然,监护仪上出现了患者心脏室颤的波形。我大吼道:“准备除颤,调整电量200J。旁人都离开!”
经过大约5分钟的持续抢救后,监护仪上显示的“直线”终于恢复了规律的波形,血压也测量到了。我们马上通过“120”指挥调度,与最近的民航医院取得了联系。
急救持续多久,取决于多长时间到达医院。那天正下着雨,路况很差,机动车道几乎被堵死。救护车间断鸣响警报,在自行车道穿行,司机不断通过话筒提醒行人避让。我和护士则紧盯着伤者的病情变化,一刻也不敢放松。
过了将近一刻钟,救护车终于驶入民航医院的大门。等候在大厅的医生推着病床迎上来,呼吸机也已准备就绪。
把病人抬下车,推进急诊室,与接诊医生进行交接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返回急救站了。这时候,我和搭档的信息再次被更新为“站内待命”。我们要做的,是抓紧填写上一次任务的病历记录。
由于抢救及时,那位女士挽回了生命。出院后,她还专程送来锦旗。
“急”,是每个急救医生的常态。但再急也不能乱,不能惊慌失措,这就需要有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作支撑。另外,非常现实的是,急救医生还需要有力气。由于急救中心担架员常年配备不足,医生经常要承担搬运患者的工作。一旦遇上“重量级人物”,急救就会难上加难。
有天傍晚,我们又接到关先生家属打来的呼救电话,大家的心一下揪了起来。由于过度肥胖,经常突发心衰喘憋、呼吸困难等病症,30多岁的关先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急救站的“常客”。“120”的医务人员隔三差五要赶往他家。最让人发愁的是他那400多斤重的身体。尽管关先生的家就住在一层,但要通过狭窄的房间和楼道把他平稳地抬到救护车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消防员和民警的力量,大家使出吃奶的劲,一起“托”“拿”“举”“放”,前前后后要忙活一个多小时。
当然,急救医生也不全是辛苦,也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比如当“助产士”,亲手迎接新生命。
那年春天,有位孕妇夜间突然肚子剧痛,凌晨1点打来电话求助。刚把孕妇抬上车,经验丰富的搭班护士柳姐就跟我说:“八成要生在路上了!”我迅速做好了接生的准备,发现胎头已经露了出来,但胎膜还没有破。进行消毒后,我们完成了一系列破膜工作,并将胎儿口鼻处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柳姐握着产妇的手指挥产妇“使劲”。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婴儿顺利诞生了!
那天返回到急救站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但我和柳姐以及司机师傅三个人还都兴奋着,甚至还给新生儿起了好几个名字。
除了抢救突发疾病的患者,我们也经常到事故现场急救。2012年秋冬交接之际,因突降冻雨,京平高速发生特大事故,几十辆车撞到一起,伤情严重。正值上班高峰,高速入口处已经被完全堵死。我们只好调转车头,从辅路开到下一个入口后进入,又冒险逆行开到事故发生地附近。最后一段路,我和护士只能拎着急救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在车缝中搜寻伤者。
入职10余年来,诸如此类惊心动魄的事,我遇到太多太多了。守着“120”这条生命呼救专线,必须天天与紧张、压力相伴,但我不抱怨,也不后悔。因为,我们的努力关系到生命的延续。
在生活中,还有比救活一个人更欣慰的事吗?
(作者系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医生)
编辑:赵彦
关键词:120急救 抖脂减肥 心肺复苏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