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泉城济南的水生态文明是如何炼成的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王佳宁)济南是享誉中外的泉城,自古因水而生、因泉得名。今年11月7日,济南作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验收。日前,记者来到了济南,探访这里的水生态文明是如何炼成的。
济南市民在黑虎泉取水点取水。 新华网记者王佳宁11月6日摄
节水补水 确保清泉常喷涌
在济南市黑虎泉市民取水点,记者看到汩汩的水流从石间涌出,连绵不绝,不少人带着水壶、水桶等容器在这里接水。他们所接的并非普通的自来水,而是泉水。
今年63岁的吴明是众多来黑虎泉取水的市民之一,“这里的泉水口感比自来水好,多年来我们家喝水做饭用的都是这水”,吴明向记者介绍到。她说济南的泉水曾经停喷过,作为济南市民,视泉水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泉水停喷,心里难过。
据悉,济南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水资源总量17.4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11.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9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7。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和供水保泉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资源短缺也造成泉群喷涌时断时续,有水位数据记录以来最长停喷时间达到926天。对此,济南市通过进行渗漏补源、水源置换、控采限用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泉水持续喷涌。
在渗漏补源方面,补水水源由卧虎山水库地表水单一水源,逐步扩展到锦绣川水库地表水、田山灌区黄河水和南水北调长江水的多种水源。补水位置由玉符河渗漏带单点补源,逐步扩展到大涧沟、邵而-展村、泉泸-钱家庄、兴隆等多处补源。补水周期由短期补源或阶段补源,逐步扩展到全年补源和常态补源。补水目的由单一保泉,逐步扩展到保泉、生产生活供水、生态等多头兼顾。补水强度由最低的每年547万立方米提升至现在的最高每年5500万立方米。2002年至今已累计补源3亿余立方米。
在水源置换方面,济南市投资2.6亿元,自鹊山水库至市区东部铺设34公里原水管线,建设完成东联供水工程,并分别于2009年、2012年和2014年开始向济钢、黄台电厂、炼油厂等供水。通过引调鹊山水库黄河水最大限度置换企业原有地下水开采,现日供水量达9万立方米,累计供水量近2亿立方米。
在控采限用方面,推进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具备供水条件单位的自备井封井改接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封闭深层自备井380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超过1亿立方米。记者在山东政法学院看到,单位两眼自备井已完全封闭,既节约了地下水资源又减少了单位负担,供水保障率也有了提高。同时,定期开展已封自备井复查工作,杜绝重新开启现象发生。对暂时保有的自备井取用水单位,全部纳入实时在线监控,实施最严格管理。严密监控取水、用水、计划落实等环节,全面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
截污治污 打造城区水生态景观
在洪山溪,记者看到河面碧波鳞动,绿植布满两岸,木栈道顺河道一直延伸下去。在附近散步的居民向记者透露,以前这条河污染特别严重,成天散发着臭味,一到夏天,蚊虫泛滥,河边小区的区民都不敢开窗。如今,这里却已成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洪山溪是济南市截污治污,打造城区水生态景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推行河长制,地方领导任河长,以“治脏、治乱、清理、净化”为主要内容,对河道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开展河道挡墙隐患排查活动,对隐患河段加强治理和管控,清除河道淤泥、垃圾、污物等20万余立方米,完成13 公里河道疏浚、岸坡绿化、景观建设等工作。
建设4座提升泵站和21公里引水管线,引用大明湖弃水和锦绣川水库水,实现了向历阳河、玉绣河、兴济河引水补源目标,既实现了泉水先观后用目标,有效补充了地下水源,又极大改善了河道及沿河区域的生态环境。
推进河道雨污分流工程,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对城区65条河道进行截污整治,对四大分区内河道沿线及周边区域采取雨污分流、河道截污改造等措施,实现了非汛期污水不进河道的目标,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编织现代水网 实现水系连通
据济南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王学军介绍,该市以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为基础,以引黄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当地水资源供水工程等为契机,对城市供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依托“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的全市大水网,规划实施了玉清湖引水、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北店子至中心城区输水、东湖水库输水六大水系连通工程。
水系连通工程既是济南市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建设水生态文明市的核心工程,也是调引黄河水、长江水等客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筹调度。自2013年以来,济南市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济平干渠,通过各大水系连通工程分别向玉清湖水库、卧虎山水库、兴隆水库、小清河、腊山河、兴济河和玉符河、大涧沟、邵而—展村等重点渗漏带补水1.6亿立方米,有效的缓解了水资源紧张、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在汛期,还利用工程反向调水功能,将卧虎山水库下泄洪水,反向输水至济平干渠和玉清湖水库,助力洪水资源化。
一系列水源连通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济南市当地地表水、长江水、黄河水的互连互通、联合调度,极大缓解了全市水资源短缺矛盾,为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支撑与保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水资源 水库 水生 生态 济南市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