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脱贫攻坚的“新命题”
民建四川绵阳市委赴盐亭县黑坪镇开展脱贫调研
人民政协网四川11月23日电 脱贫攻坚,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命题”。脱贫攻坚成效如何?脱贫攻坚该怎么干?脱贫保障怎么办?近日,带着一系列问题和思考,民建四川绵阳市委调研组赴盐亭县黑坪镇开展脱贫调研,一天的行程,调研组深入桥梁村、石盘村等省定贫困村,走村进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
1%股份带来脱贫兜底保障
“黑坪镇桥梁村是省定贫困村,山高沟深,人烟稀少。近年来,大量年轻人外出读书、打工,在家的以妇弱老幼为主,村里的劳动力明显不足。”村书记梁小扬向调研组介绍道。
大量新生劳动力的外流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但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人均耕地和林地面积的扩大,为农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桥梁村引入了四川省弘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专种大户+农户”的模式,栽植香椿1000亩,夏枣和贵妃枣1100亩,以农业的产业化助推桥梁村的脱贫攻坚。
走访中,调研组发现桥梁村走的“土地流转经营”路径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桥梁村走的是村民、村两委和公司的股份制合作,每户村民都是公司的股东了,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企业占50%股权,村民占49%股权,村两委占1%股权,户均实现1280元的增收。”梁小扬介绍。
“1%”这个不起眼的数字顿时引起了调研组的极大关注,据了解,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丧失劳动能力和积贫难返的极少数。针对极少数的个案,在社保兜底的基础上,实现了脱贫增收的同村村民们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这1%的股权收益也将代表全村村民的爱心,全额用于困难村民的帮扶和村里的社会事业。
走出村两委,调研组在公示栏里清楚、明白地看到:慰问困难群众400元、清扫村道50元……这1%的爱心,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晒在阳光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产业化是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黑坪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这里的牛、羊,这里的蔬菜、水果,喝的是纯净的山泉水,呼吸的是负氧离子丰富空气,有机蔬菜、肉牛、葛根等多元化的产业效益明显、竞争力强,产品直销‘北上广’大型超市。”民建会员、黑坪镇镇长邓飞向调研组介绍。
盐亭县川兴良种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黑坪镇石盘村山区腹地,其规模化的管理、整齐的圈舍和环保的废物处理得到了调研组的高度评价。
在黑坪镇除了养殖大户集中喂养,还大力推行“借牛还牛”模式,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掘金”。目前黑坪镇散养在个体村民中的肉牛达3520头,肉羊4400只。2500亩的黑麦草、300亩的葛根、150亩的核桃……各种产业项目纷纷在黑坪村落地生根,农户提供订单式种植,企业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多元化的产业脱贫增收渠道更加宽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条条平坦坚实的水泥路进村到组,行路难的现状得到了改善;一片片连片发展的产业绿意盎然,山区贫瘠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有的群众说出行顺溜了、有的群众说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都给调研组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正在改变着黑坪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参加调研的人员还为黑坪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建议:加强与来盐亭的各地企业家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为村民们拓宽销售渠道;拉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产品创意设计。
编辑:韩静
关键词:脱贫攻坚 民建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