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走出去的还有农业科技
不久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2016进展发布会上,一条重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农科院已经有61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走出去,遍布亚、非、美、欧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育种、植物保护、畜牧医药、农用机械等领域,有力配合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提起农业,一般会认为有点“土”,科技含量不高。大踏步走出去的中国农业科技,让全世界看到了满满的高科技含量。
中国农药走向世界
2016年2月22日,是中国农药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美国爱利思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签署了“阿泰灵”的海外独家代理合作协议。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首个生物农药海外独家代理合作协议。
爱利思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农化公司。该公司在法国圣马洛实验室对“阿泰灵”产品进行了14个月、多批次的样品全组分析、室内生物测定,在美洲、非洲、亚洲等8个国家开展了35项试验,结果表明,“阿泰灵”能有效提高植物免疫力,控制病害发生,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且安全环保无残留。
“阿泰灵”正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自主创新研发,并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保集团成功转化的重大成果。
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那时,传统农药的研制大多是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为靶标,而忽视了调动植物自身免疫能力。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邱德文,从事的就是植物抗性蛋白质的研究。
当时,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植物体内抗性物质超敏蛋白,并将这种天然产生的蛋白质开发成能应用于农作物上的农用生物技术产品。邱德文清楚地记得,当时有评价称,“用蛋白质来治疗植物的病虫害是农药行业的革命。”
2002年,在美国从事了8年相关研究的邱德文回国。随后他主持了“863计划”——“新型多功能农药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课题,开始尝试用一种新的思路,研制一种诱导免疫的农药。
2014年,历经10年多的时间,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获得国家农药登记,并注册商品名称“阿泰灵”正式上市。“阿泰灵”颠覆了以“杀灭”为主的传统植保观念,通过诱导植物自身免疫,增强植物抵抗能力,以此抵御病虫害的侵扰。
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农业水平
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是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重要目标。湄公河次区域小农户种植的玉米容易遭受亚洲玉米螟的危害,水稻受水稻螟虫危害严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指导当地农户大规模饲养和释放能专门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寄生蜂——赤眼蜂,以及能专门寄生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赤眼蜂,巧妙地实现“以虫治虫”。不仅降低了农药的使用率,还提高了产量。
外来动物疫病疫情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又一大隐患和威胁。针对亚非等地区频繁暴发动物疫病疫情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利用埃及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毒株,研制了针对埃及特异性毒株的灭活疫苗,效果显著优于埃及原有疫苗。该疫苗自2010年起成功投放埃及市场,已累计出口近5.7亿多羽份,使埃及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
大米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利用绿色超级稻分子育种技术,为亚非目标国家培育第二代绿色超级常规稻和杂交稻。目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共有38个绿色超级常规稻和26个杂交稻通过品种审定并发放到农民手中。其中绿色超级稻品种同当地品种相比普遍增产20%以上,绿色超级稻在亚非目标国家的推广总面积已超过150万公顷,预计农民增收超过5亿美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中棉系列”棉花新品种助力中亚农民增产增收,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中吉棉花科技园区”,在塔吉克斯坦建立“中棉银海科技有限公司”,推广“中棉系列”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目前,“中棉系列”品种已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审定,成为当地主栽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有效提高棉花单产60%以上。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农业 科技 中国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