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尽孝,请少一些与钱财的瓜葛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
过去,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奖孝金制度实施后,两个月时间内,129人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探望频率的直线上升让人看到了奖孝金的巨大魅力,但同时也令人感受到子女尽孝的某种功利化色彩。而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功利化不仅仅体现在苏州这家护理院里。
在今年的重阳节里,很多人对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晒孝现象印象深刻。孝子们似乎唯恐自己的尽孝不为人知,竞相晒祝福,晒照片,晒天伦。再往前追忆,父亲节、母亲节里,平时鲜有动静的孝子们也是一下子在朋友圈里冒了出来,也至于当时有一句“最孝顺的都在朋友圈里”的调侃。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孝顺,本是人性中美好、自然的品德,但这些年子女虐待老人、不管老人的新闻却屡见报端。孝道的缺失,成了公众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现象。
也正是如此,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但不得不承认,纵使“常回家看看”入法,这几年子女们有没有做到,答案多少不言自明。
自然,子女们也有诸多委屈。比如上班太忙没时间,事情太多没时间,路途太远没时间等等。的确,这是绝大多数子女的现实困惑,也并非全然的托辞和借口。但令人倍感五味杂陈的是,当看望父母有了奖孝金的鼓励后,探望时间一下子增多了。如果真的是没有时间,这又如何解释?到底是没时间还是没尽心,其实答案也很明了。
除了奖孝金外,近来与奖金有关的新闻不少。比如前阵子刚刚颇受公众关注的百万奖学金事件。当时就有不少声音指责如此高额的奖学金早已偏离了奖励优秀的初衷,而让学生过度的感受到教育的功利色彩。这次的奖孝金,也多少让人体会到类似的意味。
当然,护理院的相关负责人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态度,认为奖孝金可以提示或培养子女更多的来看望父母的习惯。如此,虽有功利意味,但也不乏善意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倒也不失为一种良性机制的探索。只是从心底里,依旧期待尽孝这件事,多一些纯粹的温暖,少一些与钱财的瓜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尽孝 子女 看望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