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民建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带动福建老区中学蜕变

2016年12月06日 14:03 | 作者:蒋巧玲 陈宏心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加热24.5g氯酸钾,完全反应后,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在宁化县第七中学思源教育移民班的全县公开课上,夏炯耀用了短短几分钟,便在黑板上算出了答案。

校长王隆凤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直到今天,他都不太敢相信,宁化七中竟在三年之内甩掉“后进校”的帽子,成了县里的“名校”。“说起来,这要归功于思源教育移民班。”

2012年,民建中央启动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每年选拔一批连片特困地区和原中央苏区的农村贫困应届小学毕业生,在当地县城中学开设思源教育移民班,资助他们完成初中三年学业。通过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就业,进一步带动其父母进城就业定居,最终实现家庭的脱贫致富。

2014年,三明宁化作为革命老区县,被列入福建省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同年9月,宁化七中作为试点校,办起了思源教育移民班。夏炯耀是入选宁化七中思源教育移民班的第一批学生。

“思源班定期给我们发饮食补贴、还有交通补贴,我们就可以安心在学校上课。”夏炯耀样貌清瘦,笑起来却灿烂阳光,他来自宁化县安乐乡夏坊村的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在县城工地上打零碎的水泥工,收入微薄。思源教育移民班每年发放的2000元补助,几乎解决了他在校的所有花费。

“思源班的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努力,而且成绩非常好,在全县都很有竞争力。”夏炯耀说,最近几次全县统考中,他的成绩稳定在班级10名以内、全县100名左右,保持这个成绩并不容易。担任夏炯耀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孙爱群则笑称自己是“甩手掌柜”,“思源班的孩子不会因自己的家庭情况自卑,反而因为成绩好、学风好而特别自信,有的孩子还是年级同学的偶像。”孙爱群说,按照目前几次全县统考的成绩,明年的中考,九年级思源班50个学生的一中上线率可达90%。

这个数字是几年前还被冠以“后进校”的宁化七中无法想象的,彼时,宁化县甚至流传着“走进七中,迈向打工”这样一句话。如今,因为思源班的带动,宁化七中各年级学风和成绩都有了质的提升,多次统考均名列前茅。“学校办公室还经常有人打电话来试探能否进入思源班,招50个人,报名的常常有一两百个。”王隆凤欣喜地说,摘掉“后进校”的帽子后,每年的报名的生源不断增加,学校也因此拟定了扩容计划,两三年内,学校的办学规模将从800人扩大到1200人以上。

宁化七中的蜕变只是思源教育移民计划的一个缩影。2013年,福建省革命老区被民建中央列入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实施范围以来,福建三明、南平、龙岩的多个老区县已先后开设了12个思源教育移民班,为600名困难家庭的孩子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其中,首批招收的清流、武平2个思源教育移民班100名学生中,共有95名学生在今年中考中被当地一中录取。

编辑:韩静

关键词:思源教育 移民 民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