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未来五年首都发展新蓝图:治理"大城市病"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乌梦达、林苗苗、杨毅沉)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调结构瞄准“高精尖”、建设和谐宜居环境等成为地区党代会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一份份“成绩单”和“计划表”,描绘出未来5年首都发展的新蓝图。
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东城、西城、朝阳、通州、石景山区等都将落实首都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已完成调整疏解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大红门、动物园、天意等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腾退成效显著,推动城六区重点区域以点带面联动疏解。
作为首都核心区,西城区提出,将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地区的区域性批发市场整体疏解,实现“动批”等重大疏解项目早日收官。东城区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累计调整退出16家工业企业,腾退市场17.6万平方米,还将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外疏解。石景山区持续做好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后续工作,全面关停京能、高井两大燃煤电厂,建成亚洲最大的西北热电中心,基本建成全市第三个“无煤区”,实现了以首钢、电厂为代表的百年重工业基地彻底转型。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对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无证无照企业实行关停清退,一批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开始有序向津冀地区转移,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实现关停或进行改造升级。
记者发现,北京各区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创新发展,稳增长、调结构,瞄准“高精尖”。北京拥有“中国硅谷”中关村,建设创新中心成为不少区的任务重点。科技、教育资源聚集的海淀区提出,未来5年要举全区之力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在石景山区,中关村石景山园总收入已突破2300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4000件,初步建成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在东城区,中关村东城园已完成扩园工作,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效应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北京各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朝阳区金融、商务服务、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对全区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率已达66.4%。昌平区依托生命科学园品牌效应,做优做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东城区第三产业比重始终保持在96%左右,稳居北京市各区前列。大兴区提出,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打造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
编辑:梁霄
关键词:首都 疏解 未来 发展 新蓝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